

新华丝路
由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人才指数发布会”于10月30日在成都举行,发布会旨在探讨人才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全方位优化人才总体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人才高地建设、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新华丝路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宣传片。

新华丝路
中国经济信息社宣传片。

新华丝路
会议议程
09:00-10:00 嘉宾签到(参观形象展示区)
10:00—10:05 主持人开场
10:05—10:10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 廖成珍致辞
10:10—10:15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沈汝源致辞
10:15—10:20 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战略性兴新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杜平讲话
10:20—10:2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 何宪讲话
10:25—10:30 指数发布仪式
10:30—10:35 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委员、新华财经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杨苜讲解发布的指数
10:35—10:55 国家信息中心宦茂盛讲解指数
10:55—11:00 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11:00—11:20 嘉宾合影
11:20—12:00 媒体采访

新华丝路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
1. 部委机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 何宪
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杜平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研究部负责人 徐晋
国家信息中心 宦茂盛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副主任 付向核
2. 地方各级政府机构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沈汝源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前秘书长 凌文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巡视员 李文莉
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巡视员 付林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 廖成珍
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处长 叶华
3. 专家学者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马哲工程人力资源管理首席专家,中国人才测评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 萧鸣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 丁大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研究部 王宇凡
4. 省属国有企业代表
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李谋
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吴晓题
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人力资源部部长 周敏
5.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领导
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委员、新华财经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杨苜
中国经济信息社四川分公司总经理 刘仕清

新华丝路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廖成珍:
成都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通信交通枢纽。近年来,成都市秉持人才协同的理念,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精神的人才强市,在精准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推动人才发展和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居环境优化,支持全球人才来蓉创新创业。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成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服务保障。此次,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依托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和大数据资源,构建人才指数指标体系,对区域城市的人才发展开展科学、全面的评估,为政府全面掌握地区人才发展状况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新华丝路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沈汝源: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基建等重大机遇,将促进四川省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2年,数字经济将成为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众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建立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队伍的综合业务水平。这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性、时效性以及精准性。
数字经济发展也对人力资源服务、对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出了要求。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经初步搭建起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适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这种要求。作为国企,应引导人力资源服务建设向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满足当前和今后四川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推动四川数字经济发展上做出贡献。

新华丝路
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杜平:
尊敬的各位嘉宾,早上好! 当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人才创新的能力,中国要建人才强国,中国人才的总量没有问题,但是人才要强要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对此,我谈三点体会:一是人才的用人方面,现在都注重引进人才,我想下一步是要培养好、使用好人才。二是应更加重视人性化、人物化的服务人才,帮人才解决他的困难、痛点。三是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要发现人才也要解决人才后端的问题,服务于人才的配置要做得越来越好,我们下一步要解放思想,要服务于人才的流动,使人才在流动中实现增值,以促使人才在社会上最佳的配置。我希望设立在成都青羊的园区在这方面不断的探索创新,争取在西南地区,在全国作出平台。谢谢大家!

新华丝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
近年来,各界在人才工作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基础性、理论性研究。但总体上看,定性研究比较多,定量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中国人才指数是推动人才研究进一步量化,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前瞻性趋势研究的重要举措,将在我国人才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他人才指数相比,中国人才指数力图打造一个全方位观察各区域人才发展趋势的平台,起到推动“人才”的内部因素与“环境”的外部因素的互相协调,最大程度地扩大人才信息覆盖范围,使各相关方面能够进行更有效地沟通,达到人才资源共享、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地方深层次产业协同的效果。

新华丝路
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委员、新华财经建设智指挥部总指挥杨苜:
本次中经社联合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打造中国人才指数,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联合的方式,全方位多维度的研究人才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规律,为人才决策提供依据,为人力发展提供支持,有效的利用大数据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布。从人才的内部和外在的要素,以及人才发展的效能要素三个方面构建衡量人才发展的评价标准,反映中国各区域人才发展的真实状况。从结果上看,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北上广的人才指数表现最好,引领的地位也愈加体现,人才环境优是最多的要素,从人才自主流动性来看成都表现是最为突出。
近年来成都也在加快人才聚集的培育体系的建设,通过发挥产业人才的联动作用,发布多项人才引进政策,可以看到对全国人才的虹吸效应正在逐步的显现出来。
中经社希望通过中国人才指数的发布可以搭建起人才交流平台,帮助各级各类人才更加明确的找到定位,并争取为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新华丝路
国家信息中心宦茂盛:
大数据人才指数应用平台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服务人才为中心,以服务精细化、科学化为主要目标,重点体现全链条、全服务、全视角的理念。
具体来看,平台设计覆盖了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包含招聘、培训、薪酬、资讯、健康服务等60多个服务事项;服务对象涵盖政府、企业、个人三个维度;设计指标涉及人才数量、结构、流动、环境等多个视角。
此外,平台数据库涵盖了企业数据、专利数据、物联网数据、产业数据、人员流动数据、人员薪酬等多类型数据,目前数据量已达到1.8亿条。未来,随着国家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的建立,还将实现量级增长,使指数更加全面、准确、科学。

新华丝路
本次发布会直播到此结束,谢谢收看。
-
新华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