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
新华丝路
新华丝路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莅临2024成都交子金融大会!我是新华社主持人任玮玮。今天是2024年1月12日,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为什么呢?一千年前的今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成都诞生,成为世界金融史上一项伟大创新。自此,金融业的创新血脉便深植于这片繁华富庶的巴蜀之地,流转千年,延绵不绝。2021年底《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正式印发,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蓝图逐步清晰,重大战略布局和改革举措梯次展开。“繁荣、创新、诚信、开放”的交子文化正成为成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汇聚力量。
新华丝路
主持人:
今天我们相聚在西部金融中心文化地标——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馆,以“交子文化与金融科技,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创新探索”为主题,共同回溯千年交子文化历史,深度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机遇,擘画时代金融发展蓝图。
本次大会是由新华通讯社指导,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华社四川分社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四川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新华丝路
主持人: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请大家在我介绍完后统一鼓掌欢迎,他们是:
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的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景如月先生。
现场出席的领导和嘉宾包括: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屠光绍先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樊纲先生;
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巡视员 许强先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雷曜先生;
新华社副秘书长 徐姗娜女士;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刘筱柳女士;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栗峥先生;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何海峰先生;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 张燕玲女士;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擎先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刘国宏先生;
上交所全球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市场发展部总监 傅浩先生;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 曹文忠先生;
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 王丁先生;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 廖凤华先生;
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一级巡视员 颜晓红先生;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二级巡视员 周建川先生;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梁其洲先生;
成都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 舒勉先生;
成都交子金控集团董事长 王永强先生;
此外,参加今天大会的还有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代表,欢迎您们!
新华丝路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景如月先生发表视频致辞!
新华丝路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筱柳:
交子诞生1000年后的今天,我们相聚在锦江之畔,共同探寻交子文化的底蕴。跨越千年,交子金融创新基因传承至今,种种金融创新也落下了鲜明的成都印迹。截至目前,成都拥有各类中介机构金融机构2800余家,2023年10月成都本外币贷款余额首次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全市A股上市共117家。
新华丝路
主持人:
下面,进入主旨演讲环节。首先,有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先生发表演讲。
新华丝路
屠光绍:
我看到四川成都有很多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的创新等,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国家战略还在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后劲非常强大。成渝经济圈列入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活力十足,为金融,包括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千年交子,最传统、最古老。在科技发展基础上,成都这座城市正在焕发出新的金融创新活力。
另外,成都发展生态也是非常良好的。应该用好金融科技,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服务西部金融中心的发展。
https://www.imsilkroad.com/news/p/517441.html
https://bm.cnfic.com.cn/sharing/share/articleDetail/183079232/1
新华丝路
樊纲:
第一、服务实体经济同时要为实体经济分担风险;第二、金融机构不能盲目对企业抽贷、断贷;第三、保持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应充分利用好新的科学技术,去推动金融的发展。
新华丝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以“从千年交子金融文化看金融科技创新”为题作主旨演讲。
新华丝路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以“做好五篇大文章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题作主旨演讲。
新华丝路
上交所全球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市场发展部总监傅浩,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题作主旨演讲。
新华丝路
主持人:
下面,进入圆桌对话环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对于金融业来说,金融科技创新是驱动新时代金融业变革升级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成都围绕建设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成都发展特色的金融业创新道路。今天的圆桌对话,各位嘉宾将围绕金融科技创新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有请本次圆桌对话的主持人,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梁其洲先生,有请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女士;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栗峥先生;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先生。
新华丝路
梁其洲:
今天,非常荣幸能主持本次成都交子金融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也很高兴能和四位嘉宾就当前金融科技创新的相关重点问题展开探讨。金融因商而生,因商而兴。在千年交子创新基因的驱动下,成都铸就了汉唐“列备五都”“扬一益二”的繁华,并将金融业的血脉深植于这片土地,流转千年、赓续不绝。
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在金融业的核心呈现形式,已逐步成为数字化时代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都金融科技发展深耕厚植,得益于“肥沃的土壤”。一方面,成都金融产业本底扎实。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74.1亿元,占GDP比重达12.3%。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排名第44位。另一方面,成都创新创业活跃。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国家级示范区,拥有65所高等院校、30余名“两院”院士和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是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成都金融科技发展拾级而上,得益于“政策的加持”。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六部委以及四川省和重庆市联合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打造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2023年,成都市抢抓金融科技发展机遇,将金融科技纳入数字经济生态圈,作为全市主攻的28条重点产业链之一。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用力、接续发展,成都金融科技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载体空间布局逐渐优化,金融科技场景应用扎实推动,国家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相继落地,“五大产业生态”深度融合,成都金融科技呈现活跃度高、成长性好、创新力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提升。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18位,内地城市排名第4位,仅次于深沪京。
下一步,成都应如何更好激活区域内科创资源,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生态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应如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成都实体经济发展?就这一议题想听听各位专家的看法。
新华丝路
张燕玲:我先回答一下。根据今天的会议和咱们到交子博物馆受到的启发,特别是在座的全部都是金融业的领导和专家。您提的问题特别好,我感到现在成都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为什么?因为有新华社的支持,还有成都的基本情况,还有当前我们国家在经济恢复期,我们要抓的就是在经济上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投入又不用太大就能产生效益的,我认为就是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应用较为领先。以中国银行为例,我们从1984年就开始用微机处理业务了。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国有银行,还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在金融科技上投入都相当多,实际上已经发挥效益了。在银行最开始投入的是国际部,银行的国际部开信用证、保函、保理,国际的外汇的保值,然后再加上归集,结汇等等,这是国际部。后来发展了内贸,国内的商票、银行票据,还有支付,也有资金的归结,就变成交易银行部,凡是和交易有关的就在交易部。还有整个金融发展,除了支付宝和微信,大家在银行都看到对私的没有几个窗口了,对公的也没有了,为什么?就是交易银行的发展,交易银行又吸收了收付、电子银行,甚至包括对企业的私库的管理。现在又有新的发展,就是如果您是我的客户,我还可以帮助你做你的定制化,比如供应链金融的定制服务,甚至客户的相关软件、硬件和银行绑定。交易银行部,实际上它就是科技银行落脚点。过去银行把自己内部管理和风险管理落在这里。举个武汉的某银行例子,银行内部的一个集约中心处理了十几家省行的48000的网点的支、收扫描。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香港,香港的雇员工资很高,银行就在国内搞一个点,然后在东南亚国家接业务,业务接来以后就在这个网点处理,处理完了就代表香港处理完了,所以现在金融科技发展已经没有地域的限制。
说到四川和成都,如果我们把银行里现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成果释放出来,带动一些小的银行和企业,就能推动了它们的金融数字化。
https://www.imsilkroad.com/news/p/517452.html
新华丝路
栗峥: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我谈一下感受,刚刚参观了交子金融博物馆,一张交子、一张人民币,两张纸币之间隔了千年,我们有机会隔了千年来谈话这个话题,这就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财富,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以千年维度思考纸币、金融、货币的一个国家,这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底气。
主持人的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金融科技生态问题。我个人认为金融科技生态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我称之为繁星满天,我们很多科技企业在做研发,每一个科技产品都是星光熠熠的,构成了满天星斗,这满天星斗看起来勃勃生机,但是还不够,因为它分散和局部,我们下一步追求的不仅有星星之火,还要有燎原之势,怎么形成燎原之势?这就要把这个星光和这个火种之间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火堆。这就是第二个境界,从满天星斗发展成星丛模式。这就需要政府力量展开有组织金融科技中心。怎么做?先建骨骼,再练肌肉。政府要搭建基础设施,四梁八柱,一个花园要有规划才能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公园,我们怎么样寻找规划上点线面,成都应该发展哪些金融科技创新的重点、亮点和关键点,以这些点作为牵连形成一个产业链条的主线,再经过若干主线搭建组合形成一个金融科技创新的基本盘,这个面,点、线、面组合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个人感觉应该建立制度的公路。为什么这样说?实际上我们规则就是一条条公路,要搭建制度的交通轨道,政府要完成这个交通轨道以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否则我们就很缺乏对创新权限和对创新合理性制定。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如果不是一种战战兢兢创新就需要有制度作为保驾护航,这是我个人认为第二个方面。而由于有了制度我们才把这些火苗火种链接起来,形成火堆。为什么强调要从火苗变成火堆,因为火苗和火堆完全不同,火堆具有一种火苗所不具备的特性,叫什么?持久的生命力,火苗是容易灭的,火堆不容易灭的。只有把科技创新的各种点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凝聚成一股合力,才有可能真正发力,否则就是一种初级阶段。这是第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说的生态评价它,并不是评价它是否具有这种生态,总是具有生态的,但是要评价这种生态核心指标是它的生态是否有真正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一潭死水也是生态,源头活水也是生态,只有有生命力的生态才是有价值生态。最后一个就是从火堆,这种星丛模式变成星系,真正建成完善金融科技体系,真正形成完善系统金融体制。
第二个问题,所谓的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我个人认为有两个要素。什么叫服务?第一当被召唤的时候你在,这叫有呼必应。第二叫有需求的时候你能满足,这叫有求必应。我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实现这两点,当实体经济呼唤你,你马上要存在,你的信贷投放跟进,你的节奏要上去,这是响应速度问题,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覆盖多大这是广度问题。第二个特点他的需求你能满足吗?每一个企业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我们要实现精准服务,只有精准服务才有意义,不精准的服务就是一种负担,精准的服务才是一种支持,所以要实现速度、广度和精度上的提升,必须本身要提升金融本身质量,而金融质量的高质量提升依赖的必须借助与新的前沿的科技,通过科技的力量来实现金融的三个维度的提升,实现金融迭代才能有高品质服务实体经济,我掌握了足够大数据我就了解实体经济,我通过智能化决策我就能精准投资,来真正意义上服务实体经济。这可能就是发展的未来。
https://www.imsilkroad.com/news/p/517456.html
新华丝路
何海峰:
谢谢梁局长,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科技论坛,我先申明一下我不代表国泰君安,只是我个人的观察思考,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
第一个问题,金融科技生态,我想从学理上或者逻辑上看一看,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语。第一个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本质是什么,技术驱动了金融,更高能级的金融业态,这样自然会要求有第二词,就是生态,生态用在金融里面,生态有它的必要构成。这两个方面我们来考虑的话,首先金融科技里面要有技术,要有产品,最重要是主体。刚才梁局报告成都金融科技发展,全球第18,国内第4。主体里面有金融机构,有服务的对象,但是要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运行起来,就是您说体制机制的话,就需要有法律和政策,这样才会有我们金融科技的生态的体系。健康的体系运行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融合。首先技术要融合,没有融合谈不上创新。第二个是要精确精准,需求是多样化的,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才能精准定位,然后快速触达。第三个网络性,我们的外部性,网络越大,放大效应越大。第四个是开放性,要共享,要有边界。
第二个金融机构要释放数据价值。刚才张行长结合银行发展谈了一些,1984年中行就做电算化。我前面做过调查,我们中西部有些银行是用手工记帐,甚至不规范到用纸的背面记帐。所以我们发展是不平衡,不均衡的。结合证券业看,我们提金融强国建设,我们金融资产90%在银行,证券业不到3%,保险超过6%。我们要打造一流的投行,要有现代金融,证券是很重要的。所以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数据能力。做好数据规划是第一步。第二个数据共享。技术上怎么保障安全,管理上怎么赋权,只有你赋了权才能交易,权属不能确定交易就实现不了。第三个综合应用。金融虽然是大数据,但是毕竟是小数据最大的数据是社会与生活的数据,其中最关键的是在政府。所以怎么样把金融数据和政府端数据结合起来。这三个方面是金融机构释放数据要素的最重要的说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国泰君安,30年来国泰君安总资产总收入净利润都是行业第二。我们在每年金融科技奖从来没有缺席过,我们也愿意为成都金融科技创新贡献国泰君安科技的力量。谢谢各位!
https://www.imsilkroad.com/news/p/517455.html
新华丝路
主持人:
接下来,进入成果发布环节。我们都知道,金融是创新创业最大的“生态”保障。为客观全面反映全国各地金融支持“双创”活动的实际状况,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充分考虑我国城市统计数据特征,研究形成了中国“双创”金融指数,到今年已经是第七次发布该系列指数。下面,有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先生发布《2023中国“双创金融指数”》。
新华丝路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成都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在“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发力。为更好发挥国家平台优势,今天新华社和成都市强强联合,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承建的新华丝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在成都落户“新华丝路(国家‘一带一路’信息平台)西部中心”。
新华丝路
从线上信息共享到线下资源对接,新华丝路西部中心将全面赋能成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助力成都金融走向世界,服务全球!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新华社副秘书长徐姗娜女士、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梁其洲先生、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王丁先生、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曹文忠先生上台,共同为新华丝路西部中心揭牌。
-
新华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