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就职为在美国恢复民主规范、在海外挽救自由主义秩序带来机会。但问题是,这一基本理念是否依然适用。一些主导声音认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既不能也不应该主导世界秩序。
印度是亚洲主要国家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最近与中国发生的冲突,印度亟需与美国等大国建立稳固关系。然而,印度与美国交好的迫切愿望却让俄罗斯开始调整南亚政策。特别是,巴基斯坦成为了俄罗斯地区政策的新重点。
本文以在7个国家(包括中国)进行的实地研究、圆桌会议和面对面访谈为基础,提供了有关印太地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尤其是有关政策战略和目标的观点。该研究揭示了这些国家在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与中国接触方面存在共同的内部分歧。
北极冰盖融化,改变的不仅仅是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冰和积雪减少,为新航运通道和获取更多自然资源提供了条件,加剧该地区地缘政治竞争。这场竞赛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兴趣和活动日益增长。两国不仅增加在该地区存在,而且两国之间也在加强协调。
3月下旬,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对印度进行了访问。这为美印两国提供了一次讨论战略伙伴关系的性质和深度的机会,这在中国越发自信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毫无疑问,美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尽管如此,美印关系依旧存在问题。
尽管俄罗斯一直在加强其在东南亚的国防外交活动,但其与该地区的军事合作仍主要集中在武器销售上。由于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国防公司的竞争加剧,以及美国威胁对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国家实施制裁,俄罗斯有可能失去其作为东南亚第一大武器销售国的地位。
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有可能将再次导致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性双边关系局面。但是,仍然存在的一种可能性是,这两个国家之间已经存在的显著的相互依存和对合作的需求,可能会对双边关系产生缓和作用。
过去30年,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扮演着功能性的边缘角色。在这一时期,中美之间的摩擦较少。但由于这个亚洲国家已经开始改变其经济增长模式,进而导致其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升级,目前的形势已经大为不同。具体而言,中国的经济转型涉及将自身角色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技术超级大国。
2021年开年以来,俄罗斯在印度洋的海军活动有所增多。本文认为,俄罗斯扩大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是其旨在成为中美等全球大国影响力替代来源策略的一部分。尽管可能不如美国或中国那么明显,但俄罗斯依然是印度洋地缘政治和战略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间的伙伴关系已具有一定战略深度。中俄伙伴关系“黄金时代”的特征是两国间频繁的经济、能源、人文、技术、军事和外交往来。两国间的合作甚至扩大到了俄罗斯视为“红线”的地区,即北极、远东和中亚,以及先进武器出口。
2021年2月,正值美国和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一周年之际,该协议旨在结束阿富汗长达数十年的战乱。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一个关键点是,到2021年5月1日,美国将全部撤回最后2500名美军。美国新总统乔·拜登政府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即是否要遵守前任在与塔利班谈判中设定的撤军时间表。
美国在印太地区正输给中国。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军事现代化和外交努力已经削弱美国的竞争优势,并改变地区力量平衡。恢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对于美国有效地与中国竞争至关重要,拜登总统已将此列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他的政府正将“四方安全对话”作为其印太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0年,印度与俄罗斯间每年一度的峰会首次被取消。官方给出的取消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本文认为,这种情况十分罕见。鉴于俄印间的紧密关系,双边峰会似乎不太可能因为疫情取消。疫情很可能是俄罗斯对印度与美国不断加深的安全关系,尤其是印度积极参与“四方安全对话”不满的借口。
希望美国继续参与地区事务的亚太决策者应意识到,美国外交政策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只要共和党仍是一个能够获得权力的政党,美国政治将持续不稳定,进而它将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盟友。
3月27日,伊朗和中国两国的外交部长在德黑兰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取得了一项战略性胜利,加强了自身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并提升了其在与美国的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中美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它们在太平洋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投射,将影响到未来几年国际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日渐增大,涉及贸易、投资和文化等双边关系中的各个领域。
德国是参与乌克兰能源部门转型最活跃的国家。德国或会利用其在乌克兰的参与度与美国就解除“北溪2号”项目的制裁进行谈判。波兰与美国可以在核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在乌克兰推广另一种更便宜的能源转型模式。
中国与伊朗签署的投资协议的条款并未公开,但似乎主要与经济有关。即使该协议没有立即产生军事影响,它也代表着战略态度的重大转变,并为未来此类合作奠定基础。即使中国没有在该协议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重要军事角色,这样一份经济协议仍将是中国在“白区战争”中迈出的新的、重要一步。它至少会给中国带来许多战略优势。
西方与中国打交道奉行双重标准:美国谈论价值观,但它是为了地缘政治影响力。欧洲人也谈论价值观,但他们是为了经济利益。制裁没有帮助任何人,尤其对新疆和香港的人民没有帮助。西方不应该像过去那样在言辞上大肆攻击、在军事上装腔作势,而应该寻求与北京对话。
美国和中国的决策者需要以一种接受竞争并确定其边界、容忍分歧、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重建两国关系。即使不确定性增加,拜登政府仍需作出一些关乎战略、政策和进程的重大决策,它们将为当今全球事务最重要的局势变化奠定基础。
显示 4747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澳洲海产企业着眼进博会
扮靓场馆迎进博
上海:灯光璀璨迎进博
中国减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