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广生:持续将智能制造作为沈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制造业是沈阳立市之本,将持续把智能制造作为沈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详情]
-
姚景源:供给侧改革不是“去制造业化” 辽宁大有可为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须依托强大的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结果不能是“去制造业化”。辽宁要抓住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为东北乃至全国制造业的发展展现历史担当...[详情]
-
周放生:利润共享机制改革是振兴沈阳国企的突破口
分配决定发展,国企需要进行“利润共享”机制改革,提供企业发展原动力,增强企业活力。沈阳国企迫切需要这样的机制改革,实行“激励为主、监管为辅”的改革,这是振兴...[详情]
-
倪光南院士: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发展工业软件是关键
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发展工业软件是关键。[详情]
-
沈浩: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制造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的应用前提在于能否实现“智能信息”在“企业”与“客户”间有效传递。为此他提出“信息化”推动“智能制造”的四个流程。[详情]
-
彼得·雷根纳:中国在装备制造方面占有优势 智能化是革命性趋势
大数据在装备制造智能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智能化可用革命性的趋势定义。[详情]
-
方鸿强:以“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钢结构是装备制造业的中心,以“智能化”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是钢铁制造行业的必由之路。[详情]
-
刘铿:进一步挖掘智能制造领域投资机会
未来,劳动就业的目标不是成为工厂生产线的技工,而是成为智能化工厂的大数据分析员。[详情]
-
李伟:辽宁国有企业应发挥振兴龙头作用
“2019中国(辽宁)国企合作与发展论坛”17日在辽宁沈阳举办,辽宁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李伟出席“平行分论坛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并致辞。[详情]
-
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详情]
-
郑志刚:国企改革实践中应坚持以“混”促“改”
金融是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分担,可应用于产业升级,助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产业转型升级。[详情]
-
许保利:集团层面的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集团层面的混改难度较大,但这是必须要面对的改革,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详情]
-
胡必亮:紧跟“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打造全球制造业高地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辽宁应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打造全球制造业高地。[详情]
-
宋哲:中白工业园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与借鉴
中白工业园可以在政府、投资、物流、金融四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服务。[详情]
-
丁佐宏:创新管理机制 为国企赋予活力
民企和国企有各自的优势,在进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可以将优势互相叠加。[详情]
-
白涛:发挥民企灵活经营和国企生产技术优势 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国企混改本身流程审批较长,需要很强的决心来推动。在进行过程中,要统一标准,结合民企的灵活经营和国企的生产技术优势,实现企业转型发展。[详情]
论坛围绕“国企合作与发展”这一主题,旨在汇聚众智、凝聚共识,在不同行业、企业间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除一个主论坛和“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两个平行分论坛外,本次论坛还将特别举办“国企混改项目及产业合作意向沟通会”和“名企国企对话—圆桌闭门会议”,集体参观本钢集团南芬露天矿、本钢板材第三冷轧厂等活动。
辽宁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因此做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对于辽宁省的经济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仅辽宁省属企业资产总额8037.2亿元,占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半壁江山。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能源、贸易等产业,以及机场、公路、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
主办单位:辽宁省国资委、辽宁省商务厅、沈阳市人民政府、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
承办单位: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 间:2019年6月17日-18日
时 间 | 日 程 | |
6月17日 | 09:00-11:30 | 主旨大会:新时代 新国企 新起点 |
14:00-17:00 | 平行分论坛一: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 平行分论坛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 |
6月18日 | 08:30-09:45 | 主旨活动一:名企国企对话——圆桌会议 |
10:00-11:00 | 主旨活动二:国企混改项目及产业合作意向沟通会 | |
13:00-18:00 | 参观本钢集团 |
-
本钢宣传片
-
沈鼓宣传片
-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
大美沈阳
-
2019中国(辽宁)国企合作与发展论坛嘉宾参观本钢南芬露天矿
-
孔跃龙:持续稳定投入创新 推动沈鼓三方面新突破
-
蔚来朱江:智能新时代全球新老车企品牌重回起跑线
-
辽宁讲好国企改革故事
-
“百年抚矿”转型求变 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
加快推进枢纽机场建设 助力辽宁振兴发展
-
辽宁:科技创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
本钢生产车间
-
丁佐宏:创新管理机制 为国企赋予活力
-
沈浩: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制造向“智能化”发展
-
方鸿强:以“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
白涛:发挥民企灵活经营和国企生产技术优势 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
彼得·雷根纳:中国在装备制造方面占有优势 智能化是革命性趋势
-
郑志刚:国企改革实践中应坚持以“混”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