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暴力执法致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引发全美爆发大规模反种族歧视示威活动。抗议示威活动迅速蔓延至全球,甚至不仅仅局限在此前也爆发过此类抗议的欧洲、拉丁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区部分国家的首府城市,而且还扩展到这些国家的其他大中城市。示威者谴责存在于美国社会体系中数百年之久的种族歧视现象,抗议本国存在的警察暴力执法、种族主义和族际暴力行为。
在美国,成千上万人走上街头,高呼“黑人的命也是命”等口号,一些示威者实施纵火打砸等破坏性行为,警察则动用催泪瓦斯等武器,示威活动演化为暴力骚乱。截至7月末,抗议活动席卷美国200多个城市,上万人被捕,直接经济损失达 80 亿美元。10月27日,费城白人警察枪杀了一个名为沃尔特·华莱士的黑人,11月初,抗议活动和警民冲突再起,截至12月下旬仍无完全平息的迹象。
8月28日,人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附近参加反种族歧视和暴力执法示威活动。 新华社发(阿兰 摄)
警察暴力执法致黑人死亡的现象在美国并不鲜见,几乎每年美国都会发生此类反种族歧视的抗议,但像今年这样持续时间之长、蔓延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大的示威行动比较少见。究其原因,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是根本原因,疫情导致的社会不公加剧以及非裔美国人生计受影响是直接原因,而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压致死则是导火索。大量因疫情失业的非裔美国人加入示威活动,致使相关运动席卷全美并愈演愈烈。在疫情持续蔓延,就业形势未见显著改善的情况下,美国反种族歧视抗议或将持续。
6月2日,民众在荷兰海牙举行反种族歧视示威活动,抗议美国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非洲裔男子死亡及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 新华社发(西尔维娅·莱德雷尔摄)
抗议浪潮波及全球多个地区,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执法一度成为全球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发生抗议的地区包括:加拿大蒙特利尔和渥太华,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德国的柏林、科隆、慕尼黑、汉堡等大中城市,法国巴黎和里尔,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西班牙马德里,波兰华沙,保加利亚索非亚,韩国首尔,日本东京,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等城市,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以及巴西里约热内卢等地。多国政要就此事发表意见,“美式人权”显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