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沙特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局面一直在升温。文章指出,双方必须要设法降温,找到造成紧张局面的根本原因。为了避免针锋相对,两国需要确定潜在的共同利益区,然后就此开展合作。
在尼央行致力于向浮动汇率机制平稳过渡之际,为实现有序调整,必须确保政策可信度。若关于新汇率机制功能的可信度缺失,投资者会继续采取观望态度,延迟投资决定。这将无助于实现汇率弹性增大有望带来增长红利的期待。
大多数国家进行的港口改革缓慢的走向国有企业化实体。当着手港口改革时,可吸取四条主要的经验教训:要有明确定义的商业目标;需要明确经济上自给自足这样一个目标;港口开发公司应该完全自主,拥有一个独立合格的监事会;由竞争主管机构或港口监管机构进行管控,以便保护公共利益,防止市场权力滥用。
但为了让埃及成为一个由私营部门主导的繁荣的经济体,为所有公民提供就业、分享繁荣,政府必须要立即行动。文章建议埃及至少要实施以下政策:追求宏观经济稳定;确保充足的外部融资;实施重要改革,让埃及成为对投资者友好的国家;调整货币政策体制;落实2016年经济计划。
俄罗斯9月议会选举日益临近,文章指出,普京的主要优势是个人声望,最脆弱的是他不参加此次竞选。若要在普京与他的政敌中间选择,俄罗斯选民早已准备支持普京。但若给选民一个机会表达他们对现实处境的真实想法――而且普京不参评正好创造了这个机会,选民的选择难以预测。
两国现在的新战略关系以及未来能达到何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美国下一任总统是谁,以及新总统如何看待美国在全球的作用和印度在全世界的地位。
鲁哈尼依然是一个忠诚于国家的人,并在努力保持而不是改变伊斯兰共和国的政治基础。他在德黑兰没有招致更多实质性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没有威胁到国家现存的权力机构。相对而言,鲁哈尼的连任之路可能会一帆风顺,但他不是国家之船的掌舵人。
目前,西方最响亮的声音来自“全球化悲观主义者”。一个阵营否认跨境贸易及国际交往与合作是有益的。另一阵营认为,各国应当协作,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均有意义――但这一阵营也弥漫着悲观情绪。尽管全球化面临着深远挑战,但至少有三个原因表明全球化能够继续,甚至繁荣发展。
非欧洲银行,尤其是美国各银行,把伦敦当做进入欧洲单一市场的桥头堡,而且欧元区许多银行也把它们的欧盟批发市场活动集中在伦敦。监管部门之间互相认可的欧盟“护照”观念为投资银行活动提供了便利。欧盟框架为监管法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如果英国从这个内部市场退出,相关准入机会与保护将会消失。
马杜罗领导的政府被替代之际,即是危机解决方法到来之时。无论谁插手干预,都必须要实施一项针对该国当前正经历的人道主义危机的康复计划。作者指出以下可行的指导方针:第一,向多边机构寻求一切可能的国际融资,向其它组织寻求双边贷款和援助。第二,必须搞清本国财政状况,慢慢解除外汇管制。第三,鼓励国内外民间投资。
全球防止核扩散制度已经相当有弹性,过去25年中没有新成员进入核俱乐部。但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局面可能会改变。我们有可能步入“连续扩散”期,尤其是在中东地区。
尽管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价格在过去一年大幅下跌,拥有天然资源储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依旧是一个优势。近期在东非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被广泛的认为是积极的发展态势,因为这些储备如果能够管理得当,可能会促进东非国家的经济增长。
中国债务,特别是公司债的飞速上升引发担忧:中国是不是难以避免银行危机,这会不会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造成很大程度的负面外溢效应?这种恐惧是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一些投行近期的预估。事实上,尽管公司支付不起债务意味着金融风险上升,但中国离银行危机依然还很遥远。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