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智库|
  • 中国出访欧洲的原因

    最近,国际社会更加关心的是中国南海问题及其中国在其中起的不稳定因素,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却是另一番景象。李克强总理在6月和7月对欧洲的访问提醒着国际社会,尤其提醒着美国:中国并非只能通过减少本地区国家安全问题来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2016-03-01
  • 中国的全球投资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股市暴跌,中国在国外的投资也令人堪忧。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讨论了中国的全球投资及其投资策略。

    2016-03-01
  • 解析近日中国人民币贬值

    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参考汇率下调1.9%,看似微小的调整,但却给全球市场带来巨大动荡。

    2016-03-01
  •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停滞不前

    中国新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实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而西方,尤其是美国失败的体现。

    2016-03-01
  • 中国住院死亡率和未治愈出院率的决定因素

    《中国住院死亡率和未治愈出院率的决定因素》由Qiao Yu, Yuzhe Wang, Changwen Zhao, Robert K. Crone和 Michael A. Berman于11月24日发布。该研究报告基于中国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医院提供的759,001组住院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住院死亡率和未治愈出院率的因素。

    2016-03-01
  • 中国经济需要担忧吗?

    按照全球市场判断,中国有许多问题。在今年的前几个星期,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暴跌,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恐慌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的11%的暴跌以及人民币小幅贬值引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反应过度。

    2016-03-01
  • 中国外汇储备积累对中国和全球的影响

    金融危机延缓了储备积累的步伐,2008年第四季度甚至一度停滞不前,但近来外汇储备又开始有所增长。

    2016-03-01
  • 中国真要放开人民币汇率?

    根据对中国货币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正致力于将人民币变成国际货币。但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可能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有效果。

    2016-03-01
  • 中国发展的十字路口:十大改革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已过去几十年时间,国际形势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思想和措施已不符合当下。中国要想更好地发展,就要进行全面改革,迎接挑战。

    2016-03-01
  • 中国和中东动态:相互拥抱,相互依存

    2013年,中国超过欧盟成为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从该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可以和美国媲美。难道中国在中东地区日益增长的利益意味着会对该地区做出更大的安全承诺吗?中国和该地区的政府如何才能通过进一步加大外交接触,加强这些纽带呢?

    2016-03-01
  • 亟待改革的中国影子银行业

    影子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行业一个重要的,迅速增长的一部分。大部分报道和分析的焦点集中在影子银行的风险,这显然是存在的,并且是重要的。然而,就整体而言,影子银行带来的社会收益似乎是更大。

    2016-03-01
  • 关于中国崛起的其他看法

    由于中国模糊的战略雄心,中国的亚太邻国对于中国的崛起有一定的焦虑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亚洲国家以及美国来说,政治和战略担忧推动了关于中国的这些看法。根据2014年皮尤全球研究调查显示,对于中国崛起看法持积极态度的人口比例,美国是35%,日本是7%。而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也有其他的观点。

    2016-03-01
  • 经济繁荣为什么没有给中国人带来快乐?

    从幸福感新经济学中获得一个最引人注目而又充满争议的发现是收入并不总是与幸福产生预期的相关关系。

    2016-03-01
  • 非洲需警惕中国经济放缓

    近日,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高达2%的下跌幅度震惊了全球市场。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此举无疑会给非洲造成极大的影响。

    2016-03-01
  • 中国煤耗量与气候变化承诺

    文章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煤耗量以及相关官方数据的质疑,认为尽管现有的统计措施尚不完备,但有关方也在不断改进,而减少对煤的依赖、应对气候变化也一直是中国决策者的重要议题。

    2016-03-01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