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因其对冠状病毒的反应而受到抨击。人们特别担心的是,世卫组织对中国政府太友好,赞美太过,没有足够快地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不过,话虽如此,世卫组织是由成员资助的,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捐助国。
本文重点研究美日德这三大成熟经济体的生产力增长模式。作者将审查这三个经济体的生产力增长数据,分析总体的数据和不同行业的数据。作者表示,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政策措施,提高生产力增速,但不一定能揭示增速放缓的原因。
包括特朗普总统在内的大多数总统候选人都支持使用纳税人的资金,通过价格支持、联邦农作物保险和其他农业收入保障网项目,直接补贴农民。特朗普总统在年度预算案中提议削减农作物保险补贴,但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特别援助——高达280亿美元,以补偿农场主可能因中美贸易战而蒙受的损失。
美国人面临的风险仍很低,但这种情况可能很快改变。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必须尽早发现小疫情。现在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减少病毒威胁,美国民众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个人风险。政策措施要从扩大筛查范围开始,以发现小疫情。一旦发现小疫情,需要准备好隔离病人。
最近几十年,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经济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对荷兰而言,这些关系对其国家安全既代表着机遇,也可能是潜在的威胁。荷兰经济的开放性和相互联系的性质使其容易受到潜在内外部威胁的冲击。
虽然美国为应对2014-2016年埃博拉疫情而开发的当前用于治疗罕见但严重的传染病的护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护理体系必须能够维持能力,管理所需资源的分配,并满足对服务的高需求。在本报告中,兰德的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加强当前的护理系统,讨论潜在机会并确定确保系统可持续性的关键财务注意事项。
自从有关致命冠状病毒的报道以来,石油价格暴跌,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无法交付,太阳能设备生产停滞不前,两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现代和起亚)已经停止一些工厂的生产。鉴于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及其作为石油和天然气最大消费国的地位,中国工作放缓和运输限制产生连锁反应,让人们对能源行业越发担忧。
本文旨在帮助消除当前政府关于建设“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既定表述与实际政策落实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本文的重点是印太地区,但有必要强调,中国构成的挑战是全球性的,本文建议的许多行动也值得被用来增强美国在该地区以外的竞争力。
作者对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具体担忧在于中国购买价值2000亿美元美国产品的承诺。作者表示,这一方面与美国过去的贸易协议完全不同,违背自由市场价值,让中国得以对美国施加影响力,并且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为美国带来战略成本。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蔓延到中国其他地区,中国中央政府动员各方力量控制这场疫情。中国科技公司在抗击这种流行病的战斗中发挥突出作用。这些努力旨在增强政府的应对效果,同时让公司免受公众抨击。这还可能让科技界与政府的关系比以往更紧密。
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件事:疫情所在国政府采取及时、可信的行动;世卫组织在协调国际应对措施时的坚定指导与领导;以及其他国家采取负责任的行为。未来几周将揭示中国、其他国家政府和世卫组织是否从过去的流行病中吸取教训并实施必要的改革。
着科特迪瓦和安哥拉调查首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以及世卫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低收入国家民众和卫生系统的前景开始令人担忧。在进行国家防备评估的45个低收入国家,没有一国准备好应对,它们很容易受到疫情影响。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最近表示,这次冠状病毒将对美国经济有利。罗斯的想法存在缺陷:虽然美国投资很有可能转移出中国,但不一定会转移到美国这样的高劳动力成本国家。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冠状病毒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只会加剧全球经济目前的困境。
2025-05-13 15: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