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研报

重点展示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长期合作伙伴、合作机构、签约分析师等外部组织机构与专家智库研究成果,聚焦“一带一路”政治经济热点、重点行业区域等研究领域。专题报告集成了国内外最权威的“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参与各方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咨询参考。

  • 2020-07-22_中国与全球房地产市场动态

    总的来看,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短期发展产生较大冲击,销量和价格双双下滑,降温明显。5月,随着复工复产连续推进,房企新开工、是个面积将有所回升;国内市场攻击和需求均将集中释放,政策维稳、按揭投放趋稳,预计二季度房地产行业将有所回暖。

  • 2020-07-22_中国银行业形势

    总的开看,银行拨备覆盖率继续下降,不良贷款率持续上行,贷款需求略有回升。3月,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实现“双降”,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措施,继续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预计小微贷款的规模和覆盖面将持续较快增长。

  • 2020-07-22_中国省级地区经济形势监测

    总的来看,中国地区经济增速分层特征明显,其中西南地区增速较快,其次是中部地区,北方地区的增速较低。东部沿海地区的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值均远高于内陆地区,且不良贷款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出口方面沿海地区贸易大省的出口金额也远超内陆地区。

  • 2020-07-22_中国劳动力市场

    总的来看,2020年1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就业压力明显增加,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提速扩面,预计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全球疫情蔓延和经济衰退形势下,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随着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就业有保持稳定的较强基础和条件。预计下个季度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前期被抑制的投资消费也将逐步恢复,经济的巨大潜能和强大动能逐渐释放,再加上各项经济和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形势将逐渐转好。

  • 2020-07-22_中国金融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动态

    总的来看,受中美经贸摩擦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年初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随着海外疫情加速爆发,更是加剧了股市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目前,国内进入缓役阶段,复工复产带动经济回暖,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表现出高速稳定性。当前仍需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及逐步释放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环节外部冲击叠加对市场信心的过度冲击。

  • 2020-07-22_中国价格走势

    总的来看,6月CPI回升,PPI环比降幅收窄。进入二季度后,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有利因素将明显增多,做好重点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展望全年,CPI将持续运行在合理平稳区间;受翘尾因素较快收窄影响,下半年涨幅比上半年将有明显下降,全年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 2020-07-22_中国货币政策走势及融资状况

    2020年6月,1年期LPR与5年期以上LPR与上月报价持平。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有助于改善融资成本。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总的来看,金融数据整体向好,结构在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回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增强。

  • 2020-07-22_中国汇率走势

    当前,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以及中国经济基本面好转对人民币汇率起到了提振效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于稳定,中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且跨境资金流动稳定。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总体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中国应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提振对人民币的信心。

  • 2020-07-22_中国行业经济发展态势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中国PMI各主要分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创历史最低纪录。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速实现“V”型反转,从供给侧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贡献较多;从需求侧来看,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消费的恢复进程相对较慢。展望下半年,国内投资和消费将继续恢复,经济运行的风险主要来自进出口方面,其中包括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对双边贸易带来的影响。

  • 2020-07-22_中国国际收支账户

    总的来看,202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基本平衡的区间内,经常账户呈现小幅逆差,直接投资持续净流出;货物贸易依旧保持顺差,服务贸易逆差略有扩大。当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且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未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的基础依然坚实。

  • 2020-07-22_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2020年6月,随着国内外经济逐渐走出复工复产错位期,海外生产生活需求恢复,防疫需求趋稳,进出口增速均由负转正,其下行压力有所释放。进口方面,上半年受海外疫情扩散影响,供给端受到严重冲击。海外主要国家重启经济,短期内需求恢复快于预期。但考虑到海外疫情出现二次爆发的迹象,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或将进一步减少外需并加强贸易限制,最终对我国的进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

  • 2020-07-22_中国财政状况

    总的看来,2020年年初以来,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财政支出增长加快。为了缓解新冠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同时考虑到适度扩大支出以及减少宏观税负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已经增大地方债券发行量,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超过1100亿元。我们认为,考虑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财政收入增速将明显放缓,但国内的经济结构会朝着“重质不重量”的方向继续优化。

  • 2020-07-16_中美贸易动态监测

    2020年,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国内进出口承压。2020年1月16日凌晨,中美宣布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该经贸协定的签署,体现了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特点,签署协定有效降低了中美经济脱钩的风险,对于中方而言,扩大自美进口可以更好的满足国内需求,保护知识产权、扩大金融开放等,也符合中国进一步的方向。中国应当珍惜当前的机遇和环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队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拓展创新。

  • 2020-07-16_中国资本流动与外储动态

    总的来看,在全球央行降息风潮以及全球利率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加之当前国内需求疲软的外需放缓,中国市场利率正处于低位徘徊。另一方面,利率的进一步下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海外负利率则提升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将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未来中国应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稳定扩大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可自用使用的程度,努力实现金融也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

  • 2020-07-16_中国债务监测报告

    总的来看,中国整体债务水平基本稳定,尤其是企业债务。2020年新增专项债启动发行无论是规模和进度都是在2019年基础上又进一步大幅提前,表明继续运用地方政府债券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对补短板、拉投资、促销费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地方的显性债务得到了较好控制,但隐性债务及违规举债仍是需要重点关注及智力的领域。2020年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有关部门需出台相应政策,应对疫情各企业和居民带来的债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