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既定政策目标是在经济再平衡的过程,让重心偏离投资和出口,这么做并不是那么容易。危机发生后,中国实施经济再平衡战略,促使出口下降(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份额出现显著下跌,而中国制造业贸易顺差相对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出现了下降),然而投资却加强了(投资占GDP的份额从45%左右,上升到50% GDP)。
面对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应对中国崛起,美国领导人仍然没有制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但是,随着奥巴马总统在2月15日-17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与东南亚联盟10国领导人举行为期两天的峰会,这一局面可能会发生改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对于北京就这一问题发出的每一个声明,都会获得世界其它地域的分析。现在,巴黎会议结束了,问题是中国是否会实现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需要关注三个方面,限额与贸易、数据困境、巴黎精神。没有一个问题是难以逾越的,但是他们确实值得关注。
过去十年,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和贸易超级大国的崛起,其在国内和国际规模和影响方面,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自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几乎翻了一番,对美国这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构成挑战。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激励性因素,它提供了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同时它还是外商直接投资和低成本出口的来源。
《中国核工业雄心走向全球》,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Elizabeth C. Economy1月27日发布。2011年福岛核灾难之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主席Laurent Stricker提出,“过度自信”可能破坏核电站的安全性。
《中巴友谊奇谈》,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Daniel S. Markey1月28日发布。Andrew Small“中国-巴基斯坦同盟:亚洲新的地缘政治”,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世界上这一最具影响力的,奇特的,却又不怎么被理解的双边关系,进行了全面评估。
《中国增长放缓带来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余波》,外交关系协会2月25日发布。文章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速如果持续放缓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意味着什么,同时探讨了中国的雄心和影响力。
今年的核安全峰会为中国与美国领导人讨论朝鲜核挑衅这一最严重的全球核安全威胁,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朝鲜一月份的第四次核试验以及二月份的远程导弹发射促进了中美合作,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对朝制裁决议。
尽管存在重大意见分歧,北京和华盛顿似乎并没有让网络问题破坏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或干扰其它重大问题方面的合作。在最近召开的核安全峰会非正式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广泛问题之中,中美双方领导人重申了他们对去年九月签署的突破性网络安全协议的承诺。
外交关系协会专家Daniel S. Markey/James West在《中国巴基斯坦策略背景分析》一文中表示,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是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外交关系协会在《中国,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新地缘政治关系》一文中表示,南亚处于以下几个因素推动的地缘政治变革之中: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崛起,及其在欧亚大陆为增加商业和外交影响力所作出的努力;印度的崛起,及其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做出的努力;以及美国为解决这一区域新权力动态做出的大战略调整。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