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智库|
  • 美智库称需深化美韩科技创新合作

    数字和其他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21世纪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探讨美国和韩国如何通过在技术和创新相关问题上扩大合作,扩大和深化联盟。

    2022-03-29
  • 美智库介绍IMF如何实施气候相关监测

    本文探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成员国如何更系统地将气候变化纳入磋商对话。经济和金融部门都能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但许多解决方案都超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核心专长。本文强调,在风险评估、分析、优先议题和协商过程中纳入相关数据,如何有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各国发展,并支持连贯和相关指导。

    2022-03-29
  • 美智库称巴基斯坦有望成为下一个基础设施连接者

    巴基斯坦位于中亚和中东丰富资源,以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利润丰厚市场十字路口。因此,有潜力发挥重要联系作用,在促进国内经济前景同时,实现更广泛区域相互依存。

    2022-03-29
  • 美智库提出深化气候移民解决方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一直是流动性高地区。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牧草供应减少以及收获季节变化——迁徙模式已经被打乱,导致农民和牧民之间经常出现紧张关系。气候引发移民的规模和轨迹意味着,政策制定者无法以事后方式一次性解决危机。

    2022-03-28
  • 美智库称非洲能源转型可促进健康成果

    将约9亿非洲人从生物质燃料过渡到更负担得起和更环保的选择,有助于防止数百万非洲人死亡,促进社会稳定,并释放大量劳动力市场生产力。

    2022-03-28
  • 美智库介绍美印数据政策合作前景

    本文简要介绍美印数据政策中合作的机会和争论来源。本文建议美国和印度政府举行双边对话,把重点放在实现切实、近期数据政策目标上。这些双边对话最初应集中于3个关键领域,包括执法部门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本地化要求的定义与例外情况,以及网络安全数据。

    2022-03-28
  • 美智库介绍北美经济增长的现代机遇

    随着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实施《美墨加协定》,该协定新的数字贸易章节可以为在多个贸易部门内和跨多个贸易部门应对21世纪挑战提供现代范例。

    2022-03-28
  • 美智库介绍地热能对美国脱碳的价值

    要实现美国气候目标,需要开发和广泛部署所有可用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地热能虽然目前只是美国能源经济一个边缘部分,但将在对抗气候变化斗争中不可或缺。

    2022-03-25
  • 美智库介绍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和土地利用

    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影响拉美自然资源和当地人民。本文旨在对中国主要投资和贸易进行分析,分析大豆、铜和牛肉行业。在许多情况下,本文表明不可持续性不是中国企业做法造成的,而是资源性质、当地法律框架或全球行业标准的结果。

    2022-03-25
  • 美智库称美以需在技术和中国问题保持一致

    近年来,美国和以色列在对威胁的看法和对待中国方式上存在分歧。以色列主要将中国视为经济伙伴,并正在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而华盛顿的共识是,中国在军事、经济和技术上日益成为全球战略对手。为应对中国带来的多方挑战,美国必须加强与盟友合作,包括在中东最亲密伙伴以色列。

    2022-03-25
  • 美智库提出重新平衡美国供应链

    新冠肺炎疫情后果清楚表明,几十年来为追求效率的离岸外包和成本削减,已经让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供应链变得脆弱不堪。通过减少对潜在对手依赖、扩大地理多样性、采取务实方法,建立国内能力和从可靠合作伙伴那里采购以恢复系统平衡,将是一项复杂、昂贵和影响深远的任务。

    2022-03-25
  • 美智库介绍美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

    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1月就职时承诺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并推动经济转型,以“建设更美好的美国”。但是,“更好”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帮助找到答案。

    2022-03-24
  • 专家介绍土壤的农业塑料污染问题

    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塑料超过3.5亿吨,可重复使用和安全有效处置的塑料比例非常低。污染土壤的农业塑料是一个被忽视的定时炸弹和紧迫的全球问题。

    2022-03-23
  • 美智库评估科学减排目标对印度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影响

    本文首次分析和展示印度公司的减排潜力,这些公司制定了科学减排目标,并强调其如何有助于实现印度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本文量化了22家设立科学减排目标的印度企业减排承诺潜力,以及它们对印度2030年国家排放的预期影响。

    2022-03-23
  • 数字化:未来工人需要弥合的职业技能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步伐,从会议到电影首映,万事都可以在线上进行。这听起来像是(不幸中的)一线希望。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工人来说,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没有竞争的能力。兰德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不齐心协力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他们很可能会被抛在后面。

    2022-03-22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