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运业的混乱程度有增无减。3月导致苏伊士运河断航近一周的巨型货轮搁浅事故的余波仍未平息,欧美和亚洲各地的港口都出现货物滞留现象。集装箱货船的运费从3月底至今已经上涨一成,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货主转而寻求空运和铁路运输作为替代选项。
新加坡与缅甸两国人民、企业和政府保持长期的联系,因此该国对缅甸局势表示“严重关切”。但是,作为一个小国,解决缅甸问题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新加坡和该地区其他国家应思考为应对缅甸危机需作出哪些努力,以及如何帮助推进该国的民主化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虐待儿童事件明显增多。许多父母在疫情时期与年幼子女相处时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即那些在年幼时遭受虐待的父母现在在与自己的子女打交道时面临困难。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亟需解决这一问题,以加强社会的心理韧性。
3月27日,中国与伊朗两国外长在德黑兰签署了《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这份协议的落地带来政治、战略和经济上的赢家和输家。本文认为,中国和伊朗是赢家,美国则是最大输家。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巴基斯坦需要通过摆脱化石燃料为全球气候议程做贡献。不难看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共同愿望。本文探讨了与未来煤炭投资相关的风险,以及中国在帮助巴基斯坦实现其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能源部门目标方面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缅甸其他企业一样,新加坡企业也一直试图克服2月1日军事政变造成动荡的影响。对于新加坡企业而言,政变给它们的行动带来了3方面影响:针对政变的政治抗议活动导致的日常混乱;军政府为控制局势所采取的措施带来的挑战;对新加坡企业及其与缅甸军方联系的审查。
在2020年11月缅甸大选的前一个月,世界银行曾预测缅甸经济将在2021年实现强劲复苏,经济将增长5.9%。2月1日政变爆发后的不到两个月,世界银行做出了与之前相反的预测,即缅甸经济将在2021年下滑10%,成为东南亚表现最糟糕的国家。
近年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双边伙伴关系有所深化。由于两国对“印度洋-太平洋”有着共同看法,它们在第三国的合作也在增多。鉴于印日两国都是活跃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中等国家,它们在促进基础设施联系方面的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中国与东盟间关系经历过低谷期,也经历过高速发展的高潮期。中国曾将东盟视为旨在“包围”它的工具,与该机构保持着距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并在随后的几十年持续追求它的全球抱负,中国意识到,它必须首先在邻近地区获取优势地位。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