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中国投资似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阻力。例如,由于双边关系紧张,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在2019年暴跌了近一半;出于国家安全方面考虑,英国也开始收紧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在这种地缘战略气候下,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东南亚国家应欢迎而不是拒绝中国投资。
本文通过模型评估中日韩三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和韩国的增长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乐观来看,中国可能能像韩国一样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近期,中国科技企业对新加坡投资有明显增长。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腾讯均准备在新加坡设立据点,欲在东南亚新兴的消费市场上大显身手。这很可能进一步巩固新加坡作为全球贸易、投资、人才和数据流动枢纽的地位。
中国饲养了全世界50%的猪。养猪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人口生计和粮食安全的保障。评估显示,由于非洲猪瘟(ASF)暴发,中国损失了25%,甚至55%的生猪。同样,非洲猪瘟也给中国邻近国家的生计和粮食安全带来了灾难性影响。
尽管加强了互动并增加了资金投入,中国并未成为东南亚灾难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中国外交援助工作优先级较低;东南亚救灾出现新兴趋势(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变化);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军事合作的敏感性。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灾害管理合作,提供符合受影响社区需求的援助十分重要。
2020年是印度与欧盟缔结战略伙伴关系的第15个年头。多年来,尽管各个欧洲国家与印度之间的双边关系稳固,但并未取得突出成就。在2020年7月15日举行的第15届欧盟-印度峰会上,欧印双方开始更加关注安全问题。这次峰会发布了两个关键文件:《2020年欧盟-印度联合声明》和《欧盟-印度战略伙伴关系:到2025年的路线图》。
网络安全是核安全的支柱。世界各地的各种事件表明,核设施和系统极易受到网络威胁的攻击。因此,网络安全应在核政策中占据中心位置。然而,印度却很少关注与民用和军事核设施有关的网络风险。在网络战和攻击的威胁层出不穷且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印度的网络安全政策已捉襟见肘,特别是在核能等关键领域。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