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国正在为复兴作准备。鉴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了人类、社会、自然和物质这4大资本的支柱,这些目标将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为各种活动创建全球和本地的创新平台。
2019年,佐科·维多多在赢得大选后自信的公布了“印度尼西亚2045宏愿”计划,意欲将印尼发展为世界五大经济体之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破坏了印尼的发展轨迹,“2045宏愿”或难以实现。
过去20年中,全球生产逐渐分散,并开始以全球价值链(GvC)为中心进行生产活动。人们发现,深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可帮助印度这样的国家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包括创造生产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全球出口份额等。
湄公河下游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威胁和机遇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老挝和柬埔寨认为机遇多于威胁,越南却因地缘政治以及历史因素对“一带一路”倡议保持高度警惕,而泰国和缅甸则处于中间位置。未来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看法如何变化,将取决于该倡议实际带来的利益,以及其相关的经济战略风险是否能得到有效化解。
2020年12月30日,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此时距离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就职不足一个月。这表明,即便在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轮廓尚不明晰前,欧盟和美国也存在分歧。
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SCP)指的是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并将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脱钩的消费和生产方式。目前,性别平等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之间的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以中国的微观调查为基础,研究了男女两性对可持续消费和生产问题在意识、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异。
中国央行早在2020年4月就展开了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并计划扩大试点范围。为应对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东盟可考虑建立一个包含通用全球标准和协议的区域范围平台,与各地的数字货币对接;第二,东盟在选择数字货币时应保持灵活性。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地区的跨境社区互动历史悠久,促进了跨境贸易、人员流动,以及医疗保健和教育方面的往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成员国在跨境社区方面的合作可以增进包容,发掘跨境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本文分析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成员国之间的跨界社区合作,并确定了边境地区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
从澳大利亚角度看,美国应寻求与中国共存。这种共存应以双方都能接受的规范和规则来构建。这些规范和规则应平等地适用于所有国家,而不仅仅是大国。要实现这点,美国必须比过去更加遵守法规。中美两国越遵守这种基于规则的秩序,两国间的冲突就会越小,世贸组织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也会随之复苏。
2025-08-26 1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