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G20如何应对非洲饥荒?

    本文呼吁G20成员国努力用持久的政治解决办法来解决非洲饥荒国家的冲突,并对紧急救济慷慨解囊。本文提出了长期措施,如非洲的区域粮食储备、减轻气候变化和农业支持。本文还认为印度在应对这一问题上的作用有待加强。

    2017-07-04
  • 缺乏明确战略框架 莫迪对外政策瓦解

    现在,印度正在努力巩固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因为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还不是基于一致的政治或理智愿景。要明确表达这一愿景,印度需评估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发展更好关系的原因。但莫迪总理个人角色的重要性或他所享有的声誉无法推动印度的对外交涉活动。

    2017-06-30
  • 俄罗斯视角下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上海合作组织中加入两个存在冲突的国家将不是“轻松的任务”,但他表示,希望扩大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将有助于应对区域安全问题。莫斯科对继续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大表示兴趣,并主要通过使伊朗成为成员国的方式推动该组织的扩大。

    2017-06-30
  • 卡塔尔和大政治

    卡塔尔危机的升级只会导致海湾地区的分裂,尤其是在各国正在形成军事联盟之时。此外,卡塔尔的战略价值、丰富的资源,以及在全球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规模都是影响区域一级决策的关键因素。随着集团和联盟的出现,当地区已经处于动荡时,风险肯定更大。

    2017-06-29
  • 印俄军事技术合作:超越商业关系

    新德里和莫斯科有可能实现一种更为协调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为此,双方必须探索巩固双方防务交往的办法。本文分析了维持印度与俄罗斯间军事技术关系的挑战和机遇。

    2017-06-29
  • 对大银行征税:所有人都将受到影响

    如果大银行拥有“不公平”的优势,去除这些优势远比强行征税更好。征税将鼓励银行使用对金融体系或纳税人风险更高的资金。如果征税证实了大银行的确大而不倒,这恰与政府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工作相抵触,将增加金融市场风险。

    2017-06-26
  • 中巴经济走廊有利于上合组织所有成员

    随着巴基斯坦成为该组织成员,上合组织成员国更易成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一部分。走廊将通过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能源管道运输、技术和产业发展共享等方式使上合组织成员国受益。走廊还是往返阿拉伯海地区最短、花费最少的路线。

    2017-06-26
  • G20如何帮助非洲跨越数字鸿沟

    手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非洲企业家和消费者创造了许多新机遇,也扩大了政府重点服务的覆盖面。要跨越数字鸿沟,参与数字经济,并充分利用由之得到的利益,非洲需要在监管、教育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采取果断行动。

    2017-06-26
  • 印度拯救巴黎协定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为中国和印度领导全球气候行动铺设了道路。中印通过采取积极行动大幅减排,展现了它们巨大的能力、承诺和领导潜力。鉴于目前的气候变化领导僵局,世界将密切关注印度在G20论坛和COP23气候大会中在气候行动方面的作用。

    2017-06-23
  • 中印同尼泊尔交往时应谨记的原则

    中印两国必须了解同尼泊尔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尼泊尔是一独立国家;尼泊尔满足自身利益的做法是正常的,即便这同邻国的利益不一致;尼泊尔的外交政策相信“盟友的敌人并不也是自己的敌人”。这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目前为止,尼泊尔做得很好。

    2017-06-23
  • 美国针对“伊斯兰国”的新政策

    美国近期对“伊斯兰国”的打击是否证明了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的国际标准已发生变化?适用于美国等强国的交战规则是否同样适用于对抗恐怖主义的其他国家(比如以色列)?

    2017-06-23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进展与挑战

    目前,由于各方对货物贸易关税减免、服务自由化和投资框架的形式存在分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进展缓慢。期望在今年年底结束该谈判不太现实,但在东盟成立50周年之际取得显著进展是可能的。

    2017-06-22
  • 莫迪访美的挑战

    特朗普治下印美关系的未来轨道上存在很多混乱。与意图撤到全球政治边缘、寻求交易性议程的美国政府建立关系,莫迪正面临挑战。

    2017-06-22
  • 巴黎协定的未来

    气候变化威胁并不是一个“骗局”。还要许多涉及《巴黎协定》的工作要做。幸运的是,世界领导人团结一致,决心在协定下作出承诺并继续前进,这符合每个人的国家利益。尽管如此,未来道路上仍会有颠簸,但是地球的未来在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上。

    2017-06-21
  • 人工智能复制现实世界的性别观念

    由于技术的编程和消费者主要为男性,他们正在制定一些复制了现有性别和种族偏见的算法。随着人工智能在这种偏见下发展,现有的不平等也将加剧。没有什么内在的技术赋权或性别歧视,这只是创造者价值观的体现。

    2017-06-20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