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与民间连通性

    在BIMSTEC次区域内,经过强化的民间关系也将自下而上地帮助成员国推广BIMSTEC的概念。在BIMSTEC框架内分析了民心相通和孟加拉湾社会的细微差别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加强该次区域身份认同感的办法。

    2018-05-28
  •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的欧盟

    伊核协议所引发的危机是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与欧洲关系出现根本性分歧的一种表现,这反映出美国对多边框架的承诺有具有局限性。尽管如此,欧洲对美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依赖是显著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没有其它潜在可替代的选择。

    2018-05-25
  • 衡量清洁汽车补贴的成本效益

    本文通过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方案的可行性,对降低插电汽车当前补贴成本的范围进行了评估。本文还衡量了汽车产品变化的影响,尤其是电池车(BEV)的行驶范围对固定补贴计划的潜在成本影响。

    2018-05-24
  • 印度:用生物质气化炉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能源需求

    中小微企业(MSME)能使可再生能源能发挥更大效力,并在印度的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能源效率/燃料转换是提高中小微企业竞争力和减少排放的核心,而生物质燃料可为该领域节约大量能源。

    2018-05-24
  • 移民和汇款对亚洲发展的作用

    目前,亚太地区有超过8000万的人口在原籍以外的国家生活和工作。移民和汇款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于该地区的国家而言,汇款成为了外汇的重要来源。不过,移民也会带来包括对工人的剥削和虐待在内的消极影响。

    2018-05-24
  • 印度拟用列城两项目应对“一带一路”

    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需要有应对计划,莫迪也要为探索拉达克的战略价值(作为直接进入塔里木盆地和西藏高原的门户)奠定基础。连通拉达克地区可为印度同中国、欧亚大陆、欧洲和其它地区建立实际连接提供更大的战略视角和历史机遇。

    2018-05-24
  • 碳定价的全球应用和经济分析

    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25个地区政府征收碳排放税,这一趋势还可能进一步扩大。本文研究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排放与排放监管政策,并进一步分析了国际社会采取的各种碳定价措施。

    2018-05-24
  • 印度与沙特的关系:新的战略维度

    自阿卜杜拉国王2006年出访印度并签署《德里宣言》10多年来,两国加强了以强劲的贸易和频繁的政治互动为基础的双边关系。随着商业的发展,投资的增加和密切的安全合作,印度和沙特的关系已经开始发展至战略维度。

    2018-05-24
  • 经济开放对韩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通过两个不同的数据集(国际国家级数据和韩国行业级数据),本文分析了经济开放对韩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这些分析,本文还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2018-05-24
  • 构建亚太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指数

    受贸易和投资驱动,亚太地区在2006-16年期间的一体化进程稳健。大多数经济体都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得到了适度发展。尽管亚洲在区域一体化进程方面排在欧盟之后,但近些年来,一些亚洲经济体已突破至由欧盟经济体占主导地位的顶层位置。

    2018-05-23
  • 破坏力面前的韧性

    在亚洲非传统安全联盟于新加坡举行的年度会议上,人们审视了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反应。本报告记录了会议专家们的反应和期望,希望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提出建议,以便在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建立韧性。

    2018-05-23
  • 识别能源获取障碍:东非天然气个案研究

    尽管东非地区(除南非外)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潜力,但其较低的电力与能源获取率阻碍了经济增长并增加了对传统生物质能源的依赖。本文调查了该地区住宅、工业和运输部门的能源获取问题。

    2018-05-21
  • 澳新两国同亚洲的关系及其影响

    澳新两国同韩国的工业结构存在互补关系,可以通过长期的经济合作形成互惠互利。本文研究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和战略重要性,并调查了韩国加强与这两国关系的途径。

    2018-05-21
  • 雅鲁藏布江水文数据:印度应自力更生而非依赖中国

    虽然中国提供的上游信息更准确,但印度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洪水监测系统来减轻洪水相关的灾害风险,同时还可节省支付给中方的数据费用。除非印度在这方面建立自身能力,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影响。

    2018-05-21
  • 中国将坚持伊核协议并规避制裁

    中国规避新制裁的潜在意愿是影响伊朗决定是否坚持协议的一个因素。这也取决于协议的其它签署国(英、法、德、俄)对抗美国的意愿和能力。同中国一样,欧洲也反对特朗普的决定并声称将无视制裁。

    2018-05-21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