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支出的齿轮是如何卡住的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声称已经“用尽之前预算中每个可以确保结余的机会”,因此他在“回到预算平衡这一合理且负责的道路上”起草了提高税额的法案来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但是,这样做主要有两个问题:历史上税收的提升没能限制支出的增加。而且这样做不利于社会未来的繁荣,而繁荣是确保该计划实施的先决条件。

    2017-05-23
  • 使用遥感技术测量用水

    在一次先导性的合作研究中,来自荷兰代尔夫特水教育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正与亚洲开发银行运营部门密切合作,利用遥感技术了解六个国家项目地点的水资源使用情况。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农场中水的生产力被首次测出。多年来,数据的缺乏一直是限制因素。使用遥感技术,这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2017-05-22
  • 以色列视角下的法国新总统

    除了法国新总统马克龙在抑制社会政治分歧趋势方面的能力,人们还会根据马克龙在三方面的表现来评判这位新总统:经济变革、国民安全感的重振以及欧盟的复兴。

    2017-05-22
  • 印度政府增加就业岗位的任务清单

    印度政府应如何协助创造新的岗位并保留现存的岗位呢?启动基础设施项目,推行“印度制造”计划,消除银行不良贷款负担都是政府促进就业的新举措。但这些举措的影响都是中期性的。如要在短期内保有现存的工作岗位,政府还有四个选择。

    2017-05-19
  • 澳大利亚联盟党政府拥抱高税收、高开支

    澳大利亚2017年预算最大的欠缺是一种基于自立更胜、自由市场和降低税收的社会视野。随着两大主要政党积极致力于高税收和高支出的方法,可能只有出现一场危机才能改变这种局势。

    2017-05-19
  • 非洲与中东饥荒:中国如何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3月,南苏丹爆发饥荒。几乎在同一时间,联合国宣布尼日利亚、索马里和也门濒临被长期干旱击垮,约2000万人面临饥饿风险。也门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之一,而中国与南苏丹和尼日利亚有密切的经济往来。中国作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国能够帮助解决导致因援助而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当权人士对粮食的侵占。

    2017-05-19
  • 中国的新型商务客机:准备迎接挑战

    2017年5月初,中国新型客机C919的首次飞行是该国商用航空业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中国要打入国际民航客机市场还面临着一场硬仗。国际商用飞机市场需准备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2017-05-19
  • 后来居上:中国的高铁奇迹

    中国如何用短短的十年时间使自己从对高铁知之甚少变为这一领域的领头人?如何解释这一伟大的技术飞越?其他国家能够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多少?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将对技术转让产生巨大影响,还将影响全球的财富的产生及分配。

    2017-05-19
  • 亚洲灌溉的融资选择

    2005年至2013年期间,亚洲地区每年所需的灌溉投资达123.1亿美元。本文研究了亚太地区如何应对大面积、公有和公管地表灌溉及排水系统所需的持续资金投入。

    2017-05-18
  • LED街灯照明的最佳实践

    提供街灯和照明可占据部分城市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38%。新节能技术和设计可以极大地降低街灯成本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节省下的资源可以减少对新发电厂的需求,并重新部署稀缺资本,为偏远地区的人口提供能源。

    2017-05-18
  • 印度IT行业遭遇危机

    印度的信息技术(IT)行业是印度民族自豪感的源泉,让人们将印度视为一个高科技国家。然而,印度的IT行业迟钝且懒惰,对其自身、民众和未来的投入都不多。该行业中的许多人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抱着懒惰和鸵鸟般的认识。

    2017-05-18
  • 澳大利亚2017年预算:住房政策一团糟

    澳大利亚2017年预算中的住房措施是一个有关预期管理不善的案例。政府不明智地制造出了一种将要解决住房负担能力的预期,并让这一预期不断发展。但人们最后发现,这一预期无法实现。

    2017-05-17
  • 空间技术助印度外交进入更高级别轨道

    在不远的未来,对空间应用和产品的需求只会在印度邻国中大幅增长。印度应该紧随这些空间服务的“馈赠”,制定相关政策框架,使印度的空间产业获得更好的市场,不仅为邻国中提供空间服务,还要向整个南半球扩张。

    2017-05-17
  • 印度准备好第四次工业革命了吗?

    印度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吗?随着最新的技术将广泛取代人类劳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失业,从而产生问题。印度须为未来挑战作准备,让中小型企业的基础设施更加强大,以解决低技能人口的工作问题。

    2017-05-16
  • 印度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聚集度关系分析

    本文研究有助于增加印度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基础设施因素,以及根据不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公共服务质量,评估印度一线城市的状况。结果显示,较大的城市比较小的一线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能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基础设施。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或不会大幅增加人口聚集度,但会大为提高城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2017-05-16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