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到2020年,让80%的城市地区吸收和重复利用70%左右的雨水。不过,这一计划面临两个挑战:地方政府缺乏有效协调和整合这一复杂活动的专业知识;财政紧张。
为提供地球解决方案,企业家们正越发关注太空。西方企业家正在建立基本基础设施,意欲开启基于太空的新工业时代。商业太空采矿正是这一愿景的一部分,能够减少人们对地球资源的依赖,从而减缓环境退化。
亚洲需进行广泛的改革来处理遗留问题和新问题,以便维护金融稳定。本文简要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研究了可能破坏未来金融稳定的新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考量。
本文回顾了评估“一带一路”进展的中方研究,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资金和贸易方面的合作。作者认为,韩国需利用中国地方政府的“一带一路”计划来制造新的合作机会,做出激励双边投资的机制性努力,并用长远的眼光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公平概念常会使国际谈判复杂化。气候变化谈判的一个重点就是公平。在公平问题上,发展中国家认为,工业化/发达国家应负责控制气候变化,将剩余的“碳空间”留给发展中国家。美国政府则认为,要求美国立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不公平。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网络攻击的首要来源和目的地。这些攻击或难以挽回投资者对印度IT系统安全信心的影响。据Analysys Mason公司近日发布的报告,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信任是决定印度重要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印度的网络政策的设计和执行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分歧。
用水安全是所有灾害状况中的关键问题,会影响供水清洁、卫生和卫生设施。东盟意识到了需要关注灾害中用水安全的问题。东盟水资源管理工作组、东盟科技委员会、东盟灾害管理与人道主义联盟正合作应对这一问题。
为了向希望在中东电力行业中拓展业务的韩国企业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研究了发电、输电、配电和能效领域的行业政策。文章认为,应建立企业合作机制,以便分享各项目资料、资金来源等。这将有助于扩大韩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探索中东新商机。
亚洲营养不良的人口约占全球营养不良人口的65%,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存在粮食不安全的状况,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以应对。本文包含对孟加拉国、中国、印尼、以色列、日本、朝鲜、韩国、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研究。这些国家有相似之处,但在制度环境、自然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差异。
虽然印日两国都有结构性障碍需解决,但亚非增长走廊有潜力为各国提供一个增强区域经济增长和保护国家主权的新框架。亚非增长走廊提供了一个除“一带一路”倡议外的替代方案。
全民健康覆盖可能被视为新发展日程中的医疗卫生保护伞目标。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功至关重要。鉴于印度的人口规模和医疗负担,可以设想印度取得成功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意义。
同中国不同,美国从印度进口了更多商品,对印度的贸易逆差约为240亿美元。印度正在努力争取美国投资。对于印度而言,物质性基础设施问题和较低的人类发展水平是美国投资印度需解决的主要障碍。
从根本上说,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发展、生活方式变化有新的定义,以及对绿色技术的巨大前期投资。由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非洲是否能在气候韧性和低碳发展上引领世界呢?本期刊提供了有关非洲绿色增长和发展主题的跨学科分析、政策干预和“草根”倡议。
本文是对基于MAST非关税分类的韩国非关税措施数据库的总结。本文还分析了韩国针对十大进口产品(HS 2-digit)的非关税措施的定量与定性特点。本文研究发现,十大进口产品集中在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最具代表的非关税措施。
2025-08-26 1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