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英美联盟(AUKUS)、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欧盟的印太战略(FOIP)都是关注印太地区的安全机制。鉴于这些机制都是独立的,它们缺乏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它们缺少实质的经济影响办法。如果西方没有能够替代中国的印太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方案,其对抗中国的举措就无法成功。
2000年至2019年,中国向非洲公共部门借款人承诺的融资达153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足迹引起了人们关注,有关其对非影响的研究迅速增多。然而,大多数研究采用二分法看待中国对非洲的影响,不是将中国视为非洲的威胁,就是将其视为机遇。这些看法未能客观看待中国在非洲的作用。
中国经济成功实现快速反弹。受益于疫情期间全球价值链变化,各国对居家办公和个人防护用品需求旺盛,中国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出口订单持续增加。本文总结了促进中国经济“V型”复苏的措施和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可为正在抗击疫情经济冲击的国家提供宝贵经验。
目前全球粮食不安全的程度很高,世界离实现“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很远。据估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仍有1.37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食品供应链中断、失业率高、收入减少、食品成本上升、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本文呼吁各国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流行病期间建立有韧性的粮食系统。
中国在2021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的气候承诺将受到各界关注。事实上,如果中国未来10年不采取重大行动加速能源转型和脱碳,就没有可靠的排放途径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自2021年2月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以来,缅甸政治冲突不仅升级为国内危机,也威胁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虽然东盟领导人于4月24日就缅甸问题达成了五点共识,但在缅甸制止暴力、应对多重危机和恢复民主的地区行动极为有限。
2020年11月15日,亚太地区15个国家创造了历史,签署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是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亚太地区的第二个“特大区域”贸易协定。这两项协议有可能在未来塑造区域贸易和投资模式,并在当下这一充满挑战的时期影响全球经济合作的方向。
东盟峰会没有邀请缅甸军方领导人敏昂莱出席,这是前所未有的冷落行为。尽管如此,这是东盟维护信誉和国际地位的必要举措。鉴于东盟不干涉成员国内政和以共识为导向的决策传统,做出该决定绝非易事。然而,缅甸军政府在2月政变后在落实五点共识以恢复该国和平方面一拖再拖,这让东盟别无选择。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