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专家呼吁加强亚洲金融安全

    为降低对美联储的过度依赖和恐慌,人们需要创建新的制度安排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人们可以加强央行和证券存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快地获得本币资金。亚洲经济体日益增强的金融互联性凸显了这种制度联系的重要性,因为这能够缓解一个市场的金融动荡蔓延到其他市场的风险。

    2021-06-15
  • 页岩资源会促进还是阻碍全球能源转型?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贝岩油的发展势头遭到中断。疫情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并破坏了供需平衡。在世界努力从疫情中恢复的过程中,全球能源格局亦发生改变。人们对页岩油的需求恢复疫情前水平的前景喜忧参半。

    2021-06-15
  • 约旦和巴勒斯坦需直面饮用水永久性短缺的问题

    4月初,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拒绝约旦再次要求向其提供300万立方米水的请求,然后在持续承受公众压力后改变主意,这反映双边关系的失败和以色列缺乏区域思维。任何以色列政府都需要就与约旦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水、能源和绿色革命展开战略对话,以促进建设性区域合作,造福各方。

    2021-06-11
  • 专家分析中国寻求与巴基斯坦建立友好关系的原因

    对于中巴友谊,印度将其视为一项重大战略挑战。表面上看,这种友谊更多的偏重于经济合作。但事实上,中巴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涉及军备交易、联合演习和国防条约。有鉴于此,了解中巴间持续双边关系背后的驱动力至关重要。

    2021-06-11
  • 专家称半导体短缺状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目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近年来的最大挑战,即半导体短缺,而半导体是手机、汽车、工业机械、家电等的重要组件。这种短缺状况似乎在短期内无法结束。

    2021-06-11
  • 全球气候行动雄心及其给韩国的启示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加强减排目标的措施以及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的经济影响,为韩国提出政策建议。

    2021-06-10
  • 中国对印度初创企业投资的趋势与争议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中国对印投资大幅增加,遍及基础设施、汽车、消费品、金融科技、旅游、交通、电子等众多领域。2014年后,来自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和绿地投资在印度市场占据了很大比重。另外,2016年至2019年,中国对印度初创企业的投资增长了12倍。截至2020年3月,30家印度独角兽企业中的18家得到了中国投资。

    2021-06-10
  • 日智库分析中国经济的韧性

    本简报分析了中国2000年至2009年的全球价值链指标。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在近期国际贸易挑战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所表现出的经济韧性。

    2021-06-10
  • 普京将与拜登会面:中国倍感压力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近期表示,淡化普京和拜登会晤的重要性是错误的。这或表明,莫斯科并不反对通过举行普京-拜登峰会来“暂缓”其与北京日益增长的关系。这明确提醒中国,不能想当然地对待俄罗斯。俄罗斯此举本质上是一场“平衡游戏”。这是否会导致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之间出现新的力量平衡,还有待观察。

    2021-06-09
  • 以色列智库称中国是美国必要的对手

    美国可能需要一个竞争对手来澄清其目标并振兴其在世界舞台上停滞不前的地位。有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美国可以重振对自由秩序的追求。反之,美国以单极方式行动的破坏力更大。

    2021-06-09
  • 疫情对环境和可持续性的影响:“3R”提议

    新冠肺炎疫情与众多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2020年4月举行的第11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上,参与国家都认识到了“绿色复苏”的重要性,各国应将经济重建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相融合。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倡导的“3R”(Triple-R)框架或将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2021-06-09
  • 中巴印能就阿富汗问题合作吗?

    虽然没有先例,但美国撤军后,中巴印有一定可能性就阿富汗问题进行合作。尽管在合作方面存在各种障碍,但帮助阿富汗建立秩序与维持和平符合它们的最佳利益。

    2021-06-09
  • 印度洋上的中国造港口:肯尼亚拉穆港的故事

    近期,肯尼亚启动了该国的新兴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拉穆港。该港位于拉穆,即肯尼亚蒙巴萨北部群岛。拉穆港被视为肯尼亚政府2030年愿景发展计划的基石,被称为“改变规则”的项目。该港1-3号泊位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承建,耗资3.67亿美元。一旦建成,拉穆港将成为继蒙巴萨港之后肯尼亚的第二个深水港。

    2021-06-07
  • 中国奇迹增长的催化剂:快速城市化和全面城市规划

    过去数十年中,中国城市化无与伦比的发展速度十分引人注目。人口结构成功从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向以城市人口为主过渡。这一壮举令人震惊,因为在1970年代前,中国的政策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反城市心态一样,对城市化有着偏见。

    2021-06-07
  • 东盟在处理缅甸问题上陷入了分裂

    尽管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反对2月1日爆发的缅甸政变,但他们对缅甸的影响十分有限。东盟与包括军队在内的缅甸领导层有25年的交往历史。显然,东盟能够在塑造国际对这场政变的反应上发挥更大作用。

    2021-06-07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