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和美国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40%,消耗了世界近一半的能源。因此,这三方做出的气候决定对世界气候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已失去动力,但2021年可能标志着全球气候危机应对方法将发生转变,各国或更加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
2020年各国竞相应对新冠病毒传播并购买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果说这一年是“口罩外交”年,那么2021年很可能会被铭记为“疫苗外交”年。各国间为确保获得必要数量的疫苗而展开日益激烈的竞争已成为疫后国际体系的既定特征,而且这种趋势只会在不久的将来加强。
本文以在7个国家(包括中国)进行的实地研究、圆桌会议和面对面访谈为基础,提供了有关印太地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尤其是有关政策战略和目标的观点。该研究揭示了这些国家在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与中国接触方面存在共同的内部分歧。
3月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未来10年的欧洲数字化转型愿景规划——《2030数字指南针:欧洲数字十年之路》。该规划基于以下四点:一、确保更多的公民和专业人员具有基本的数字技能;二、提供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三、促进私营企业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四、鼓励成员国之间建立合作体系,以监督并推进这些目标。
成立气候俱乐部,是人们长期讨论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方法,乔·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为实现这一方法提供了机会。美国、欧盟和中国总共排放了世界上一半的温室气体。它们必须携手削减国内排放,并征收进口碳排放税。这将激励所有国家减少排放。如果三大经济体就进口碳排放税达成一致,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由于未来几个月疫苗接种加速实施,加上季节性条件改善,夏季疫情相关限制措施预计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在这种假设下,预计欧元区经济的所有部门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迅速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经济产出将随着服务贸易、私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的强劲增长而正常化。
基于购买力平价,预计全球GDP将在2021年增长6.7%,2022年增长4.7%,从而在预测期快结束时逐步缩小与危机前活动水平的差距。预计2021年世界货物贸易将增长7.5%。
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浪潮令德国经济复苏中断。在经历前一季度的停滞后,2021年第一季度德国GDP料将下滑。但是,随着疫苗接种运动的推进,疫情的经济影响将减轻,经济将继续快速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