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令德国经济放缓:在2020年夏季强劲而出乎意料的经济复苏弥补了春季以来的大部分损失后,政府又因第二波疫情浪潮出台新限制措施,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生活。因此,德国经济可能会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再次萎缩。
特朗普没有鼓励中东和北非国家培育包容性转型,向更具参与性、更平等的社会契约转变。美国下一届政府将对中东和北非地区采取不同的战略,但可能无法过多参与该地区事务,这为欧洲加强参与缓解该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
经过7年谈判,中国和欧盟有望在2020年底之前达成全面投资协定。本文首先审视了欧盟谈判人员为达成协议而希望满足的最低条件。其次,作者讨论了为何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在年底截止日期之前达成协议的时间安排对欧盟不利。
人们对于疫苗的功效和安全性,存在不少疑虑。部分原因是它们的开发速度惊人,而且只有在疫苗流通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估其长期影响。新研究强调政府和公共卫生参与者必须加倍努力以减轻围绕新冠疫苗的这种焦虑。
欧盟成员国曾面临诸多挑战,也曾取得众多成就。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国际上激进的多极化趋势,一些国家企图利用疫情为己谋利。疫情危机还产生严重经济后果,极有可能从短期到长期影响国防部门及其工业。在欧洲层面,英国脱欧已经成为现实,英国可能会在2021年1月1日完全脱离欧盟,但在国防相关问题上没有达成具体协议。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健康构成挑战。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在冲突旷日持久、不稳定和社会经济状况总体恶化的背景下,新冠病毒危机又增加了一层脆弱性,已经对该区域的人类安全产生了长期影响。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中东和北非的前景和政策选择,在已存在社会经济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这些国家中,疫情更令其雪上加霜。与世界其它地方一样,疫情在这里引发了严重经济危机,影响了所有区域经济体。在这种背景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将疫情变成一个机会,找到可促进地中海稳定与繁荣的长期解决方案。
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双边关系被两国描述为“温暖而亲切”。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秩序中,共同目标要求志趣相投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合作。两国都是高度发达国家,但经济结构、区域影响力和国家能力却截然不同。然而,两国存在互补潜力,需要对这一双边关系重新进行评估。
一些人反对欧洲的战略自治,担心这会导致美国撤回对欧洲大陆的军事支持。而一些人则支持欧盟的战略自治,认为这会令其在与大国(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全球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再次表明,这项概念的范围远远超出安全和防御领域的自治。
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将中国描述为经济竞争者、系统性竞争对手和谈判伙伴。“伙伴关系”这一广泛概念不再反映欧盟与中国互动,以应对全球重要挑战的真正复杂性。取而代之的是,随着气候行动对经济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系统性竞争的背景下,欧洲和中国将相互竞争与合作。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冲击几乎令所有人意外,但它带来的不平等本是可以预见的。回顾历史可知,以前的大流行病加剧了收入不平等。欧洲各国政府在设计广泛的措施以保护就业和支持受疫情影响的部门时,大概考虑了这些结果。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措施还不足以遏制贫富差距的扩大。
阿尔及利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亚非会议。在石油价格高企的时代,21世纪前十年中阿贸易和投资关系迅速升温,并逐步演变为经济不对称和政治权宜关系。矛盾的是,随着阿尔及利亚原油价格持续下降,中阿经济关系范围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扩大而不是收缩。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