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任何自由贸易协定一样,RCEP不仅会在成员国内部而且会在成员国之间创造赢家和输家,并有可能与非成员国建立联系并创造机会。为确保协定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其社会、环境和地缘政治影响得到有效管理,需要制定具体政策,建立南南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三边伙伴关系。
2020年秋季第二波疫情浪潮将减缓复苏。2020年,全球经济产出将减少3.4%;2021年和2022年经济将分别增长6.3%和4.4%,很可能高于2020年秋季的预测。尽管如此,仍然存在许多风险:即使疫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也可能出现不受控制的增加。此外,无法预测公司破产案例的增加幅度以及破产浪潮会如何影响经济复苏。
2019年3月,意大利签署一份有争议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七国集团(G7)中第一个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美国政客和媒体毫不掩饰他们的担忧。在意大利,该协议从未被视为改变传统联盟的尝试,而是一种与中国等主要经济大国开辟新渠道的方式,符合罗马传统上多元化外交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令德国经济放缓:在2020年夏季强劲而出乎意料的经济复苏弥补了春季以来的大部分损失后,政府又因第二波疫情浪潮出台新限制措施,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生活。因此,德国经济可能会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再次萎缩。
特朗普没有鼓励中东和北非国家培育包容性转型,向更具参与性、更平等的社会契约转变。美国下一届政府将对中东和北非地区采取不同的战略,但可能无法过多参与该地区事务,这为欧洲加强参与缓解该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
经过7年谈判,中国和欧盟有望在2020年底之前达成全面投资协定。本文首先审视了欧盟谈判人员为达成协议而希望满足的最低条件。其次,作者讨论了为何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在年底截止日期之前达成协议的时间安排对欧盟不利。
人们对于疫苗的功效和安全性,存在不少疑虑。部分原因是它们的开发速度惊人,而且只有在疫苗流通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估其长期影响。新研究强调政府和公共卫生参与者必须加倍努力以减轻围绕新冠疫苗的这种焦虑。
欧盟成员国曾面临诸多挑战,也曾取得众多成就。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国际上激进的多极化趋势,一些国家企图利用疫情为己谋利。疫情危机还产生严重经济后果,极有可能从短期到长期影响国防部门及其工业。在欧洲层面,英国脱欧已经成为现实,英国可能会在2021年1月1日完全脱离欧盟,但在国防相关问题上没有达成具体协议。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健康构成挑战。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在冲突旷日持久、不稳定和社会经济状况总体恶化的背景下,新冠病毒危机又增加了一层脆弱性,已经对该区域的人类安全产生了长期影响。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中东和北非的前景和政策选择,在已存在社会经济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这些国家中,疫情更令其雪上加霜。与世界其它地方一样,疫情在这里引发了严重经济危机,影响了所有区域经济体。在这种背景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将疫情变成一个机会,找到可促进地中海稳定与繁荣的长期解决方案。
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双边关系被两国描述为“温暖而亲切”。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秩序中,共同目标要求志趣相投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合作。两国都是高度发达国家,但经济结构、区域影响力和国家能力却截然不同。然而,两国存在互补潜力,需要对这一双边关系重新进行评估。
一些人反对欧洲的战略自治,担心这会导致美国撤回对欧洲大陆的军事支持。而一些人则支持欧盟的战略自治,认为这会令其在与大国(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全球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再次表明,这项概念的范围远远超出安全和防御领域的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