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拜登当选,跨大西洋关系将得到改善,因为美国和欧洲将再次发现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上,加强基于共同利益的关系。如果特朗普当选,目前大西洋两岸政治接触恶化的趋势不太可能逆转。
现在开始庆祝特朗普卸任将是愚蠢的,同样,现在开始思考他的民主党挑战者拜登赢得11月大选,他将对国际经济体系产生何种影响还为时过早。在一些领域,特朗普很可能留下微不足道的印记,拜登很容易抹掉这一印记。但是在其他几个方面,过去四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
新冠肺炎疫情使决策者意识到在危机时期保持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强化卫生系统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2018年12月通过的《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契约》的实施可以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将供应链重新提上议程。经济影响凸显了当今全球分工的复杂性。德国和欧洲目前正寻求加强最终企业消费者对其供应链中人权和可持续性的责任,目标是在第三国实施可持续生产。以农业为例,这些明确基于供应链的方法需要得到欧盟贸易、投资和农业政策改善的支持。
欧洲政策制定者正确地认识到电子医疗应用的潜力。欧盟提出了在医疗保健及其他方面支持数据标准化、传输和保护的关键举措。欧洲决策者应优先考虑部署高效且运行良好的5G网络,并支持欧洲公司在标准制定机构中的工作。
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在非洲的参与度显著增加。俄罗斯的对非战略似乎涉及军售、对专制领导人的政治支持和安全合作等,以换取采矿权、商业机会和对俄罗斯外交政策偏好的外交支持。俄罗斯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已显著增长,特别是在北非。然而,与中国、印度或美国相比,俄罗斯在非洲大陆上仍是次要的经济参与者。
本文讨论了化石天然气(和其他气体)在欧洲能源转型完成脱碳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主流传统观点认为天然气等其它气体,应首先在能源结构中保持重要作用,首先作为“桥梁燃料”,然后逐步过渡到脱碳气体。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专家在连续三篇论文中对此进行了最全面的介绍。
可以肯定的是,“双重流通”并不等同于为了自给自足而关闭国际贸易之门。中国需要进口以保护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只要消费疲软,出口就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同时,贸易仍然是北京与华盛顿之间建立工作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与此同时,北京似乎也在评估其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