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国际社会正努力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气候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能源系统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在许多方面,把亚洲联系在一起的数字纽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该地区对数据的需求正在以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的速度增长。然而,让这些纽带紧张的力量也在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性质的法律和杂乱的数据管理规则有可能阻碍数据自由流动。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份报告,从现在到2028年,全球石油日产量将增加580万桶。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增供应将来自拉美,扭转该地区十年来产量下降的局面。
2008年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打乱了欧盟对西巴尔干地区的扩张政策。至少从那时起,来自俄罗斯、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非欧盟国家的经济参与者更多地参与到该地区。这些非欧盟国家在西巴尔干地区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怎样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欧盟应如何应对并在战略上抵消西巴尔干地区与这些参与者日益加强的经济联系?
尽管迫切需要对全球卫生优先事项进行投资,但在从国际社会获得必要的政治推动力和强劲、持续的资金方面存在重大挑战。此外,国际利益相关方往往行动不一致,导致效率低下。
数据是当今全球竞争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但它还没有被视为一种促进合作的全球共同资源。到目前为止,全球数据流仍然受到多边、双边、单边和特别规则、原则和自愿框架的制约。在这一问题上的跨境国际合作非常有限,关于数据治理的全球共同议程充满起伏与曲折。
地缘经济学日益受关注,这反映了一种转变,即从仅根据经济原则和目标设计经济政策,转向旨在促进外交政策目标的经济治国方略。实际上,这是经济政策最佳设计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倒退。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