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科学家认为,热浪更有可能由气候变化所致。天气预报为各国提供提前预警,随着地球进一步变暖,这项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政府正在投资于更大更好的预测模型。私营公司也加入其中,为企业提供规模较小的专业预测,而科技公司则押注人工智能可以彻底改变这一领域。
通过在从能源到安全和地区政治的共同政策利益方面进行合作,欧洲人最终可以与这个北非巨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这可以促进地区繁荣,加强欧洲能源安全。
近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就项目类型而言,中国2023年上半年在“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海外能源参与是自该倡议启动以来“最绿色”的。
贸易已经显示出严重承压的迹象。对新兴经济体的风险偏好可能因此受到动摇。去年年底,全球进口量年增长率转为负值,到2023年初仍为负值,几乎没有理由认为情况会有所改善。只要这是真的,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开放的、依赖贸易的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为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国际社会正努力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气候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能源系统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在许多方面,把亚洲联系在一起的数字纽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该地区对数据的需求正在以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的速度增长。然而,让这些纽带紧张的力量也在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性质的法律和杂乱的数据管理规则有可能阻碍数据自由流动。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份报告,从现在到2028年,全球石油日产量将增加580万桶。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增供应将来自拉美,扭转该地区十年来产量下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