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仍保持着通过创新维系其未来繁荣及社会发展模式的愿景,其2002年制定了将GDP的3%用于研发的雄伟目标。欧盟2020战略中也将研发投入占欧盟总体GDP的比重提升至3%。尽管如此,目前为止欧洲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仍疲软。
2007年中期危机后,先后发生的危机和应对政策的结果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欧元区政策框架的不可持续性。银行主权的恶性循环首先在2009年被观察到,随后在2011年和2012年早期被广泛认识到。最为有效的倡议是2012年中期发起的银行联盟倡议,但是该倡议仍不完整且需要加强。
俄罗斯已完成化学武器储备的销毁,这一进展可被视为多边军控工作的一大里程碑。同时,这也提醒人们,国际防扩散裁军援助在促进1993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实施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俄罗斯化学武器的销毁折射出欧洲其它国家与俄罗斯合作促进裁军的可能方式。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领域热点频频。令很多观察家感到吃惊的是,过去几个月,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在概念上和实际活动中都出现极大发展,可与科索沃危机之后出现的政策热潮相提并论。2017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了欧洲精神,认为欧洲未来不再能够一味依赖他人。
欧盟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价值观危机。欧盟委员会在考虑首次启动欧盟条约第七条对成员国波兰和匈牙利进行制裁。但是,这场危机并不仅限于这两国,而是一种全球趋势,而且越来越流行,这应该与移民问题和安全问题一样成为当务之急。
“金砖国家”一词的塑造反应出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在全球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此类词汇不仅反应了变化的全球现实,还具备塑造全球现实的潜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如何重塑当今世界仍没有定论。本文的观点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在诸多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其中之一是推进全球卫生领域的合作。
2016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在各州和联邦层面都取得胜利。美国当前政府为共和党推进自身政策和日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但是,共和党主导的政府并不意味着对已经采取的政策立场没有分歧,这在特朗普上任后的头几个月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国内政治没有赢家的情况下,政治资本可能转向外交政策。
在“盟情咨文”讲话中,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到外派劳务这个政治热点,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外派劳务要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二是建立欧洲劳动力管理机构,执行欧盟相关规定,使劳工流动公平、简易、有效。乍一看,这两个建议似乎将对跨境劳务流动管理带来深刻变化,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种营销和再包装。
与以前的尝试相比,尤其是与2004年橙色革命之后的尝试相比,乌克兰目前的改革(2014年以来)已被证明是更为成功的实践。乌克兰做出了一些政治上的困难决定,如取消燃气补贴,重组银行系统。
美国政策制定者应该特殊考虑为来自欧盟的高技能专家提供更加开放的移民政策。这最终将惠及美国经济。大西洋流动方面具有深度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但是劳动力的流动方面却并非如此。赋予跨大西洋高技能劳动力更加自由的流动性对于维持和加强双边经济关系具有潜在的关键作用。
针对国家石油公司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理解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政治历史。国家石油公司的角色和活动依赖于经济和政治方面。国家石油公司过去发挥了关键作用,当今继续发挥关键影响。
尽管遇到一些挫败,德国基民盟和基社盟取得了重要战略目标,仍是德国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小党派选票数提升,自由党重回国会。新德国联邦议院中存在的党派数是1953年以来最多的。新政府联盟的构成需要时间,最终形成新联盟模式的可能性很高。
欧盟定期与关键合作伙伴国家举办峰会,比如美国、中国、印度以及多个区域,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但是这些峰会日程上明显缺失的一个主要区域是阿拉伯世界。鉴于欧盟和这一区域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一缺失显得尤为奇怪。
2012年上半年欧元区危机顶峰期间,一度出现了将欧元区或欧盟(EU)描述为“四重联盟”的说法。过去的五年里,欧洲的金融联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仍不完整且受到了来自英国退欧的挑战。税收联盟没有达成共识,经济联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政治联盟取得的进展可能超越了很多观察家所意识到的程度。
2025-05-13 15: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