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财政政策制定仍将是国家政策和欧洲利益之间难以权衡的问题,本文在探讨容克和朔伊布勒的提议之外,提出应该在金融政策欧元体系中发展欧洲集团,将其作为欧元区财政治理的中心。
本文分析了欧元区相关辩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德国的工资问题。作者发现,危机之后菲利普斯曲线相关性变弱,但仍然存在。德国工资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但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工资增长加快,通胀率也随之上升。
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远远落后于全球努力的步伐,这是由于领导层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方面采取的“鸵鸟政策”,以及对气候变化源于人类活动的否认。
2017年1月27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哈蕾上任。她曾表示美国政府将“着眼于联合国,关注一切行之有效的事情,并使其好上加好;关注一切无效的事情,并努力修复;关注任何过时和没有必要的事情,并予以废除。”但是,上任九个月以来,美国还没有提出任何针对联合国的一致性政策。
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内阁协商后,马克·吕特近期提出了人们期待已久的联盟协议。为此,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专家们从欧洲、移民、安全、防御和气候相关方面对这一新政府政策进行了解读。
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社会保护正缓慢而稳步地变得更加系统化。人们普遍认为政策和法律框架对社保体系的创建至关重要。国家政策和战略可以有助于将社保制度化,而法律框架则可以将社保的权利基础正规化。本文检视了框架对于体系创建的影响程度,新产生的制度是否对框架的发展产生影响,或者说是否存在非线性的过程。
欧盟能源体系变得越发环保和高效,但是最为污染的煤炭仍继续提供着四分之一的电力。这不利于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欧盟应该提议要求成员国加速淘汰煤炭,同时落实到位确保煤炭工人社会福利的方案,提升对欧洲全球挑战资金的利用。
欧盟27国应该重新为欧洲项目注入活力。新欧洲公约第三部报告是五年工作的结晶,反映了欧洲120多个国家和国家间辩论的内容。该报告主张欧盟27国应该具备就具有双赢性的一揽子交易达成协议的政治意愿和勇气。该协议旨在打破僵局,应对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即欧洲变得越发倒退、民族主义、封闭、狭隘和独裁这一挑战。
外国武装分子返回欧洲引起了人们关于激进化从何而起,以及对于外国武装分子的处理和起诉相关新兴挑战的新一轮辩论。对于提升对激进化的理解和应对方式而言,人们仍要面临三个挑战:缺乏全球化的比较性研究日程,确保“公平交易原则”,以及冲突分析的不幸缺乏。
以色列通常被视为国际安全重地,在高科技武器和军事技术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以色列自身国内能力已经使其逐渐成为某些领域的市场引领者,在全球武器市场有时甚至可以与美国制造商竞争。武器销售被视为确保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关键,帮助打破以色列的外交孤立,同时推动以色列经济的传统支柱。
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中较为显著的方面之一是中国越发关注软实力的发展。北京在此方面的投资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软实力可能成为中国对外影响的重要部分。虽然欧洲长期以来以自身成功使用软实力为荣,但是近期观点表明欧洲的软实力影响力开始下降。如果中国政府更积极地推进自身在国外的影响力,欧洲必将面临更多竞争。
近年来,德国企业在国外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多。经过漫长的高原期,海外投资比例升至35%左右,同时德国的研发支出继续大幅增加。国外研发费用增加并没有以牺牲国内研究为代价。在德国的外国公司近来在研发上也投入了更多资金。
危机期间,欧洲央行使用了一些非常规的金融工具并调整了其运作机制。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使得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长加快,如何使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尚不清楚正常化是意味着回归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还是说存在一个“新常态”。
本文从多学科的角度检视了欧盟提出建立安全联盟的关键问题和相关挑战,特别是涉及成员国层面采取共同政策以应对恐怖主义和犯罪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欧盟支持跨境调查、信息交换和合作所做的努力,评估了自由与隐私的效果。多位作者提供了关键研究结果,为欧洲委员会的2017年欧盟安全政策综合评估做出了贡献。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7)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尚未成为现实。尽管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投资增加,但这些国家需要国际支持来实现这一目标。被证明是一个可靠合作伙伴的欧盟在这一努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必须进一步努力,以有效的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