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智库|
  • 中国金融环境太过宽松还是太过收紧

    中国的财政状况在金融危机之后已经毫无疑问吃紧了。从直观上来看,中国财政的吃紧和中国当下缓慢的经济增长还是有关系的。但令人不解的是,“金融状况指数”所显示的状况似乎和中国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信贷的繁荣发展极不一致。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对这一显著的、持续的和影响广泛的财政危机提高警惕。

    2016-03-01
  •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使亚洲与中东、欧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实现更高的增长、更好的人类发展,并增加贸易和投资。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并从现有的亚洲区域合作计划中提取了经验教训。

    2016-03-01
  • 推进德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德国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转变为行动的努力需要在以下两方面找到平衡:利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变革性所带来的机会及德国具体的治理优势和挑战。要想成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国内外目标,德国需要利用其已被时间证明有价值的制度流程,但同时还需要引进新的改革和方法。

    2016-03-01
  •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使亚洲与中东、欧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实现更高的增长、更好的人类发展,并增加贸易和投资。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并从现有的亚洲区域合作计划中提取了经验教训。

    2016-03-01
  • “气候难民”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尤甚

    难民危机是今年的核心话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有可能都要面临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收到了一些直言不讳的警告,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目前的难民危机可能只是一个更大的、不间断,未来降临在欧洲的“气候难民”的预演。这些预测是惊人的、并且具有误导性的,因为他们没有提到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

    2016-03-01
  •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问题分析

    2015年9月25日,可持续发展2030年议程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随着2015年的临近,这一议程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取代了千年发展目标(MDGs)。金融稳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这些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投资方面需要考虑金融稳定风险。

    2016-03-01
  •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投资制度的未来

    国际投资协定(IIAs)最近成为许多国家公众关注的焦点。批评人士担心,国际投资协定,特别是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可能会对公共决策制定产生不利影响。

    2016-03-01
  • 中国和非洲:新常态

    三年一次的中国与非洲合作(FOCAC)论坛汇集了双方高层领导人,这是与欧盟-非洲首脑会议不同的地方。从15年前,中非合作论坛首次在北京召开以来,中国和非洲大陆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

    2016-03-01
  • 中国的困境:如何对当前正在运行的系统进行改革?

    如果说,希腊危机由于2015年1月就职的新政府拒绝了大胆的市场化改革而加剧,那么,中国近期股票市场的动荡是由过于大胆的市场化改革引发的,这两种情况形成了明显对比。

    2016-03-01
  • 中国在国际投资规则制定中的作用

    中国正在成为国际投资制度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它是第三大对外投资来源国,并且达成了近140项投资协定。尽管这些数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的是,中国在国际投资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个整体重心开始,这篇文章对中国最近一段时期在国际投资决策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2016-03-01
  • 叙利亚自由军寻求与西方合作

    文章分析认为,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拒绝下台并做出妥协并不是解决叙利亚冲突的唯一障碍。各伊斯兰组织专注于全面的军事胜利也是一重要问题。

    2016-03-01
  • 当地缘经济学遇到地缘政治学

    中国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推出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经济举措,它们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他们所在的区域。考虑到中国人提议建立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他们给西方主导的金融机构带来的挑战,华盛顿拒绝了北京的计划。中国人的回应是这些计划是对现有结构框架的理性和重要补充。

    2016-03-01
  • 印度需从长远解决干旱问题

    印度遭遇严重干旱,截至4月底,受灾人数高达3.3亿人。学校停课、火车送水、应急减灾措施也已到位。作者认为,这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印度各邦是时候从长远出发进行水量调配与管理了。

    2016-03-01
  • 拉美正式性与包容性增长:以哥伦比亚为例

    传统观点认为,非正式性限制了正规行业的增长,消耗了公库资源并提供低质量的工作,从而遏制了包容性增长。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非正式性为受教育程度低的失业人群提供了一种备用选择,这一观点很少在拉美被考虑进去。基于对哥伦比亚的案例研究及对拉美进行的文献综述,本文的主要结论之一是,两种假设都站得住脚。

    2016-03-01
  •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甘蔗、水和农业转型

    英国国家发展研究所专家T.M. Hessa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甘蔗、水和农业转型》一文中表示,由于对生物乙醇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上人类对糖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从全球来看,甘蔗种植的面积正在迅速扩大。

    2016-03-01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