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调查中,9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意识到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并且他们已经“至少采取了一项具体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这种调整主要以回收或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的形式出现。作者认为,诸如升级灯泡或回收利用之类的事情影响较小,高影响力的行动需要更实质性的行为改变。
欧洲央行是如何最终诉诸负利率的?负利率的潜在(正面和负面)影响有哪些?长期负利率会带来哪些中长期风险?欧洲央行应如何退出负利率政策?本文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认为,欧元区通胀预测并未显示通胀持续上升。德国整体通胀上升引起了一些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担忧。然而,德国通胀率应该高于2%的通胀目标,以促进欧元区国家的相对价格调整。就德国的劳动力市场表现而言,大约自金融危机以来,工资协议确实高于欧元区。然而,最近的数据未显示德国的工资压力正在增加。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战略重点,而美国和中国正在争夺主导地位。美中两国对人工智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前者将发展留给了硅谷,专注于商业应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进行了巨额技术投资,并加快了应用程序的推出。随着新法规的提出,欧盟正在引入“第三条道路”——美国自由主义方式的替代途径。
拜登提出规模为6万亿美元的预算方案,计划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支出。但拜登国内复兴的雄心绝不是一个纯粹的国内项目。在他追求“中产阶级外交政策”的过程中,他将经济政策与国家安全融为一体。
2030年议程旨在解决疫情暴露出的脆弱性和缺点。将近一年过去了,各国复苏情况如何?这些复苏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2030年议程》的变革性雄心和设计?如何确保复苏计划和投资能够使人们更接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德国发展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一系列高层对话提出并讨论了这些问题和许多其他问题,本文介绍一些初步见解和要点。
过去10年,海湾国家非常活跃,在红海和非洲之角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沿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线之一的战略位置,使投资该地区的时机变得成熟。更重要的是,红海最近重新成为一个地缘战略空间,相互竞争的全球和区域竞争者试图在其中投射影响力。
欧盟正在制定安全和国防战略指南,将于2022年3月前准备就绪。2021年第一学期是与欧盟成员国和欧盟机构进行“战略对话”的阶段,包括智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欧盟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挑战和威胁。
煤炭挑战在中国和印度尤为突出,它们分别占亚太地区排放量的60%和14%。因此,如果世界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并应对气候变化,那么在这两个国家逐步减少煤炭的使用绝对至关重要。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必须是亚太地区脱碳的第一步。
当今大国竞争不是在传统战场上,而是在全球经济中。经济已成为大国试图控制世界经济网络和联系的一种战略手段。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面临的威胁是,它们越来越多地成为这些大国的棋子。对于世界各地的公司来说,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风险来源——这里称为“地缘经济风险”。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