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英国”的雄心下,英国的目标是在脱欧后将自身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立强国。2021年3月发布的《安全、国防、发展和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寻求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欧盟,英国政府拒绝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与其进行制度化合作,而是倾向于与欧盟各个国家采用灵活的合作形式。
“北溪-2”项目为德国政府带来了在能源和外交政策利益之间进行选择的难题。地缘政治经常在政治话语中占主导地位。然而,权衡优先事项也需要考虑能源政策背景。当涉及到利益平衡时,没有简单或“便宜”的答案。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自由区已开始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恢复。这是2021年3月进行的2020年一季度自由区世界经济晴雨表(F-WEB)调查的结果。有30%的自由区称目前经济状况良好。
本文总结了第36届能源建模论坛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经济调整成本规模和分布的见解。根据《巴黎协定》,各国自愿承诺减排以应对全球变暖。到2030年将导致全球经济损失约1%。然而,这些成本在不同地区分布并不均匀,向低碳经济转型对化石燃料出口国的不利影响最大。
国际债券投资者越来越需要与环境、社会和治理目标一致的资产。主权债券代表了独特的长期债权,并为各种公共支出(棕色和绿色)提供资金。公共资本支出将是支付欧洲绿色协议所需的约3万亿欧元投资预算的核心部分。
人们对氢作为能源载体寄予厚望:未来,这种气候中性分子将在一些领域取代化石燃料。德国公司在为未来氢经济生产关键零部件方面处于非常有利地位。此外,将能源进口转向气候中性能源将使德国减少对单个供应商的依赖。
本报告基于2020年对印度、巴基斯坦、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军事、核、政治和地区专家进行的119次研究访谈,概述了对影响南亚核态势和核升级的看法。报告揭示了关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降低核门槛、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交缠”以及新兴技术等问题的各种相互关联的见解。
随着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以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有可能扩容,与亚洲以及亚洲内部的贸易政策正在加速发展。这些贸易和投资协议的经济和政治观点是什么?相关参与者追求什么目标和策略?对欧洲的贸易政策有何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美国和中国的一些公司计划建造由数千颗卫星组成的网络,以实现从地球上任何一点访问互联网。这些卫星将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如果将这些计划付诸实践,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将对互联网访问、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弹性以及全球网络治理中的权力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像德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需要更多地专注于吸引外国高技能劳动力,并更好地引进国外技术和商业模式。这可能与柏林当前的经济主权思想并不吻合,但这是提高技术渗透率、竞争力和生产率的必要举措。
围绕欧盟是否应加强战略自治的辩论不绝于耳。近年来的国际事态发展和爆发的种种危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欧洲人是否应加强应对全球贸易和过分依赖盟国导致的安全风险的能力。本报告分析了对战略自主权的追求如何改变欧盟在安全、外交、贸易和技术领域的政策。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