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改革开放让中国改变面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1-07 14:49:17

新华社德国波恩1月7日电 (记者张远、李萌) 金质奖章、蓝色绶带、红皮证书,这是伯恩特·格里希给父亲威尔纳·格里希从中国领回的又一份纪念。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国国企聘请的首位“洋厂长”格里希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伯恩特代已去世的父亲领奖。

1984年,时年64岁的退休工程师格里希前往武汉柴油机厂担任技术顾问,后任厂长。当时,“洋厂长”在中国是一则令人意外的新闻。

伯恩特将这枚奖章放置在客厅里父亲半身小铜像前,旁边还摆放着格里希在中国任职时获得的奖状、嘉奖证书和中国友人赠予的纪念品。比照今夕,伯恩特感慨中国面貌的巨变。

“这一时刻令人动容。我从没想过,我的家庭能参与到这一历史的进程。”伯恩特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谈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大屏幕展示格里希的照片、宣读他的事迹时说。

伯恩特至今仍记得父亲告诉家人将前往武汉时的情景。“我们每个人都替他忐忑,中国遥远陌生,不知他会碰到什么事。”

伯恩特回忆说,父亲提及武汉岁月时多是关于工作生产,他自己跑车间抓劳动纪律,抓产品质量,为厂内管理人员敷衍而发脾气。父亲曾为武柴写过26万字的建议,打破平均主义,以劳动强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发放岗位工资。在当时中国较为保守环境下,允许一名德国人主导工厂管理,可以看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魄力。

伯恩特说,父亲也提及那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在武柴,他的宿舍没有暖气,窗外都是厂房废料。“再看看今天的武汉,城区扩大,市容整洁,比柏林还要干净,变化大得不可想象。”

格里希在武柴担任两年厂长,他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堪称“严苛”,被称为“质量先生”。武柴这家老国企也得以扭亏为盈,产品销至东南亚多个国家。格里希2003年去世。为纪念格里希,武汉市2005年在武汉和德国杜伊斯堡两市,分别竖立了格里希的半身铜像。

在伯恩特看来,父亲在武柴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中国提升工业产品质量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十年的技术革新、管理优化,中国企业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获得极大提升。

伯恩特说,中国人总是提到向德国学习先进经验。而今天,不少事情已经轮到德国要向中国讨教学习。“对比我们两国的铁路系统,你们高速准时,我们故障多又误点多。”

谈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国领导人宣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时,伯恩特说,在眼下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在全球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做了明智的决定。“改革可以让国家继续进步,开放则可为世界创造更多共赢机会。”

相关推荐
“我们很荣幸成为这条坦途的见证者”——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让沿线地区焕发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贯通吉南北的干线公路——新北南公路。该公路全长433公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切实便利和福祉,也让沿线地区焕发“新生”。

端午民俗节活动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

“粽香传情·共庆端阳”端午民俗节5月3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举行,在吉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孔子学院、留学生代表及各界人士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纪录片《面对未知》在欧洲议会首映 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与中国经验

纪录片《面对未知》1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议会举办首映式,受到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