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与非洲:老朋友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续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6-07 17:16:00

新华社西安6月7日电 (记者杨一苗、蔡馨逸) “最初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来到非洲大陆寻求投资机会,当我们在非洲实地考察及洽谈后发现,这里支持海外投资的力度相当诱人。”阳光埃塞俄比亚毛纺织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敏6日说。

目前,这家企业总投资9.8亿美元的纺织项目已在埃塞俄比亚阿达玛市正式动工,建成后可为当地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

由于非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上投资环境不断向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非洲这块投资新“热土”。

中国与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5日至7日在西安举行。作为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来自中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等国的经贸领域人士就深入加强投资合作进行研讨。

“中国已经是非洲大陆最大的投资国。”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亚太事务总监蒋学军说,“很多中国公司在非洲的金融、电信、能源、制造、农业等领域开展商业活动,这也加速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

中国与非洲各国的贸易合作由来已久。30多年前,中地海外集团在非洲打下第一口水井,开始了在非洲大陆的业务。如今,这家公司在非洲投资已涉及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农牧业等多个领域。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德祥说:“中地海外集团目前正在规划中地海外埃塞农牧产业园,将推动埃塞俄比亚的农牧业转型升级,并促进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抱团出海。”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优势互补性使两者间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王勇认为,非洲国家有强烈的发展意愿、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而中国在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方面优势突出,这使得双方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具有高度一致性。

据统计,2016年中非贸易额达1491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新增直接投资为32亿美元,一批对非重大项目不断取得进展。莫桑比克投资促进中心市场服务协调官员努诺·马伯斯说,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对莫桑比克的直接投资稳步增长,涉及工业、农业、旅游业、建筑和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国家的发展意愿契合,也助力中非合作不断深入。

5月31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令世界瞩目。这条长约480公里的铁路总投资38亿美元,是肯尼亚独立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蒙内铁路项目已为当地直接创造超过4.6万个工作岗位,累计培训当地员工超过4.5万人次,大批肯尼亚青年赴中国学习铁路运营。

蒋学军认为,支持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每年有超过百万的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在寻求海外转移,这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机会。

肯尼亚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官员希瑟·穆尼亚奥说:“在肯尼亚,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48%,这为海外企业在肯尼亚投资提供了人力资源上的支撑。在我们的远景规划中,希望能通过优先发展农业、旅游、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使肯尼亚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近几年,非洲国家对投资者的激励措施及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赞比亚发展署经理杰茜卡·琼博说,在赞比亚的投资激励措施中,有5年内免除企业所得税、5年内不对股息征税等优惠政策,还成立了专门为企业提供市场和产业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的部门。

施德祥告诉记者,选择在埃塞俄比亚建设农牧产业园,不仅因为这里有非洲第一的牲畜存栏量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还因为当地政府为园区建设和入驻企业提供土地、税收、海关等优惠政策,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据中国贸促会的一项调研显示,虽然目前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热情很高,但也有一些企业对投资非洲的政治风险、法律政策风险、文化差异等有所顾虑。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王琳洁表示,坚持理性投资和依法经营,同时处理好劳工关系、聘请法律顾问,能有效降低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可能遇到的风险。

相关推荐
“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京开班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非洲超50国逾400家实体店加入“群聊” 深圳企业绿色出海新增“快速通道”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