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特写: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助力巴基斯坦民众“发展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5-28 14:17:41

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28日电(记者蒋超)时值初夏,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日间气温已逼近40摄氏度。在卡拉奇人民医院,外科医生阿里·海德尔刚刚为患者做完一场手术。

“手术很成功!”海德尔说,“多亏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我们带来了充足电力。在医院、在手术室里,大量的仪器设备可都离不开电啊!”

说话间,海德尔随手打开了房间里的空调。“四五年前,我们常在新闻里听到电力短缺造成工厂停工、生产停摆,甚至夏天热死人的事情。”

如今,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走向深入,这类新闻已越来越少。5年来,中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进展迅猛,解决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7个能源项目建成投产,满足了86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其中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实现了提前200天竣工发电。2018年,仅卡西姆港电站和萨希瓦尔电站就累计发电超过160亿度,占巴基斯坦全国发电量的四分之一。

晚餐后,迎着阿拉伯海的徐徐海风,海德尔带着家人来到商场购物,沿途夜景优美、灯光璀璨。“还记得吗?多年前有一段时间曾因为缺电,政府宣布所有商店要在晚上10点前关门。现在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卡拉奇是名副其实的‘灯光之城’了!”海德尔说。

与此同时,在距卡拉奇约37公里处的卡西姆港燃煤电站,祖海卜·艾尔沙德身着灰白色工作服,正坐在电站中控室内,和他的中国同事们密切跟踪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我是电力工程师,负责保障当地人民的用电需求,”艾尔沙德说,“我们电站使用的是两台完全采用中国先进技术和标准的660兆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完全满足世界银行的环保标准,无论对天空,还是海洋,都无污染!”

艾尔沙德来自旁遮普省农村,2012年考上了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然而,当年不景气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让他一度看不到毕业后的希望。正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催生的百业兴旺,让他的专业技能找到了用武之地。

统计数字显示,5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当地创造了7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人均收入增长了23%。据不完全统计,仅走廊17个项目就为巴政府纳税9.3亿美元。

艾尔沙德说,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去年他为农村老家的父母盖了新房,弟弟也在他的资助下继续完成学业,“家乡的路通了、电稳了,走廊建设接下来要向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发展了,相信好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多”。

相关推荐
专访|媒体合作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人文交流发挥重要作用——访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副社长伊克巴尔

伊克巴尔说,上海合作组织20多年的发展体现了“上海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为维护亚欧大陆安全稳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携手前行 照亮合作之路——第6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侧记

南亚次大陆的暖风、喜马拉雅的山脉,将中国云南与南亚紧紧相连。论坛上,面对动荡的世界,各方坚定信心,共筑合作之桥;共绘“五色”经济,用充满希望和温暖的力量,照亮区域未来前行的路。

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举行“全球发展倡议小组”启动仪式

6月18日,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全球发展倡议小组”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启动仪式。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巴基斯坦联邦海事部长乔杜里及小组召集人、巴基斯坦总理气候变化和环境事务协调员阿拉姆出席活动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