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多个“首家”落户 金融开放东风助推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1-05 14:48:03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记者何欣荣、王淑娟)金融业对外开放,保险业是重要一环。在4日举行的首届上海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多家中外保险公司的代表提出,中国再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拥抱国际市场,推动再保险行业在全球风险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再保险是风险治理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缓释重大、巨额、特殊损失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随着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再保险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境内再保险市场分出保费规模约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7%。

与直保业务不同,再保险业务不受地域限制,是风险全球分散的产物,对开放环境的要求很高。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陆家嘴金融城,借助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东风,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保险机构的落户,包括国内首家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险交易所,国内首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江泰,国内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公司韦莱,国内首家新设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等等。

“保险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稳定器。通过深化自贸区的制度创新,陆家嘴金融城将把中央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建设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再保险中心。”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张宇祥说。

今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大韩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为新政出台后第一批新设立的外资再保险机构。大韩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筹建组负责人尹性默说,目前公司各项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开业验收。“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我们对未来在华的再保险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发展再保险业务,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说,当前有115家国内外保险公司在上海经营业务,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上海保险交易所作为保险要素市场,依托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不断打通跨境资金结算通道。这些都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清表示,展望未来,上海将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主动融入国际再保险市场,从开展离岸再保险交易试点、提升再保险市场创新和承保能力、加快建设再保险人才高地等方面,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再保险资源的能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