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里约热内卢4月10日电(记者陈威华、赵焱)“疫情导致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暂时倒退,这倒是给中国扩大内需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巴西瓦加斯基金会金融专家夏华声近日在接受新华丝路记者专访时表示。
夏华声认为,中国迅速控制了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展示了一个社会治理的榜样。在新冠病毒这样传播性很强的疫情面前,需要政府切实担当起责任,大力切断传染渠道。中国人民的高度自律也是中国疫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疫情在中国催生了许多新行业,尤其是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疫情过后,中国的生产链和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恢复。毫无疑问,与其他国家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比其他国家要小得多。疫情导致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暂时倒退,这倒是给中国扩大内需带来了更大的动力。
他说:“中国有14亿人口,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中国转而大力推动内需,无疑会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中国应对疫情影响的一大优势。”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疫情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引导产业回归。针对这种判断,夏华声认为:“许多国家在考虑引导外迁产业回国,但是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情景会很难实现。这是因为,企业的盈利空间有限,单一国家很难实现全产业链生产,影响企业发展。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来说,企业回归并非明智之举。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全要素全产业链,这也将让产业回迁在一般情况下难以奏效。”
夏华声长期关注中小企业发展。他认为,在疫情时代,除了尽量给企业和个人提供流动性之外,新兴市场国家还应该尽力救助非正式工人和小微企业。以巴西为例,目前巴西有3800万非正式工人,占就业人口的41.4%。此外,小微企业也占了巴西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些企业以及非正式工人倚仗每天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支付月末账单。政府要求民众遵循隔离政策,商店关门,民众居家,这些人失去了收入来源,亟需政府开展紧急救助。
“因此,政府给非正式工人在隔离期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在解除隔离三个月后提供优惠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做,企业和工人才有活路,才能够维持就业,尽快推动经济恢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