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瞄准国际一流科学城 上海张江科学城扩区又提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07-30 10:59:31

新华社上海7月30日电(记者杨有宗、周梦蝶)“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上海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瞄准国际一流科学城,张江科学城正进行新一轮扩区提质,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在张江科学城,记者看到,川杨河畔的张江科学会堂正在加紧建设。这座建筑高度达到50米,总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隔河北望“张江药谷”,东接正在建设的“张江科学之门”,南近浦东国际人才港,西邻张江人工智能岛,地理位置优越。

“每年张江科学城都会举办大量的国际峰会、行业路演、科创大赛,但一直缺少一个功能完备的公共空间。”张江集团资产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陆晓炜说,张江科学会堂计划于2021年底竣工,2022年第二季度启动压力测试。科学会堂投入使用后,张江将增添“科创新主场”。

当年的阡陌农田如今正向着“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进发。

随着科创生态越来越完备,张江正加速实现从“园”到“城”的新一轮蝶变。在张江科学城核心地段,有一座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建筑——上海光源。这座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家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超级显微镜”。目前,上海光源每年开机约7000小时,研究成果覆盖凝聚态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在先导产业方面,2020年张江集成电路行业产销规模达到1800亿元;2020年全国批准上市的8个抗体药物中有5个来自张江;人工智能领域集聚了2400多家、占上海市70%的人工智能企业。

张江科学城还在进一步扩区提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张江科学城总体空间进行调整优化,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

“张江科学城之前是一块狭长区域,向东西方向扩展后,科学城‘长胖了’。”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说,扩区后,张江科学城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交通体系更加便捷高效,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按照规划,到2025年,张江科学城将打造成为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硬核主导的高端产业增长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示范区。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重点推进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浦东新区正全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努力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相关推荐
从“引进全球”到“链接世界”,在这里见证中国市场开放活力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品汇,体验“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双向奔赴,感受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