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首届中国“一带一路”涉外法治高端论坛在杭举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1-29 09:27:03

新华丝路杭州11月29日电 11月27日,首届中国“一带一路”涉外法治高端论坛与第五届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法治论坛暨“一带一路”学院成立一周年活动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举行。

本次活动以“中国申请加入CPTPP背景下‘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建设与自贸区(港)法治创新”为主题,围绕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涉外仲裁、“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建设使命、自贸港竞争法治创新、涉外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等议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邀请各高校与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海南等地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参与。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在致辞中表示,浙江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形成了“三地四域”的战略布局和价值选择,并将“涉外法治”作为“十四五”期间学校“对外经济贸易”重点发展领域的一个优先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增强学界对“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的探究和思考,对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钻研和分享,帮助“一带一路”学院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下更加厚实的基础。

图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致辞

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马斌指出,浙江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推进“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通过法治推动开放,营造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中国的涉外法律变革必将对国际法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次论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驻马来西亚原大使黄惠康以《加强“一带一路”与涉外法治的融合研究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报告,提出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涉外法治”概念的内涵,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丁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及其对上海自贸区立法的影响》主旨报告中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立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此外,《“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首发仪式同期举行。人民出版社法律编审茅友生表示,该书开创性、体系性、应用性强,为实务部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活动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办,浙外“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承办,浙江省法学会自由贸易园(港)区法治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共同协办。

图为会议现场

2020年11月30日,浙外“一带一路”学院正式揭幕授牌。该学院以服务浙江省“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助力中国特色自贸区(港)建设、落实浙江省侨情侨需研究、统筹涉外法治建设为发展特色,致力于建成服务国家倡议水平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端应用研究型学院。(余力、李翔宇)

相关推荐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