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球连线 | 一字观中国:“一带一路”上的“时”光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璐 2022-05-01 13:56:00


“时”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为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

斗转星移四季新。面对时光的流逝,古人不仅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悟,也留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吸取少年时”这样珍惜时光的诗句。

而今,在“一带一路”上,中国建设者们携手各国,在四季轮回中,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互联互通项目、民心相通的佳话里,留下耕耘坚守、与时俱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携手奋斗的印记。

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将这“一带一路”上的“时”光制作成长图,献给建设者们,也献给每一位辛勤工作的你……

XxjinmC007015_20220430_CBMFN0A002.jpg

策划:关心国 冯俊扬

监制:赵晖 闫珺岩

记者:陈瑶 李佳旭 吴昊 蔡国栋

摄影:邬惠我 隋先凯

剪辑:李佳旭

视觉:王妍清 董玉红

编辑:赵晖 程大雨 马骁

新华社国际部 新华网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相关推荐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