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泰国玉佛寺出土中国色彩石像 见证百年经贸文化交流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璐 2022-07-21 08:46:09

01.jpg

图为7月19日,游客在曼谷玉佛寺与最近展出的石雕人像合影

新华丝路曼谷7月21日电(记者陈家宝)曼谷玉佛寺里,金碧辉煌的庙宇佛塔在阳光下闪烁光彩。但在游客眼里,几尊中国面孔的白色大理石雕更为夺目。

这一批130多尊的石像形态各异,或是西方面孔,或是东南亚穿着,来历成谜,因长埋地下,保存完好,近日陆续被陈列在大王宫的玉佛寺各处。

日前,泰国皇家办公室网站发布公告说,去年7月,大王宫门口路面整修期间挖掘出多个石像,包括各国面孔和穿着打扮的人像以及神话里的灵兽,一些石像上刻有中文字。泰国文物机构对照史料,发现这些石像正是拉玛五世王时期寺庙的装饰物,后不知所踪。重见天日的这批石像经文物机构修缮后,在泰国国王令下,放置在他们百年前所处的位置上展出。

02.jpg

图为泰国曼谷玉佛寺近日展出一批新出土的石雕人像

70岁的诺伊抚着一尊穿着长筒裙的女性雕像上娟秀的中文字镌刻,欣喜地用广东话读道:“东粤茂源造”。

“我猜这是石像的原产地,这些石像应该是随着货船过来的压舱石。”祖籍广州的她用生疏却标准的粤语告诉记者。虽出生泰国,诺伊家里仍坚持说中文,时常因生活中不期而遇的中国元素感到惊喜。

老人的猜测与一些泰国专家不谋而合。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教授阿诺在其脸书上说,这些石像或许是泰国古代暹罗商人从中国购买的压舱石,用于平衡返程船体的重量,保证船只不被风浪掀翻。

18世纪暹罗(泰国古称)的海外贸易,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繁荣。当时泰国主要靠木制的远洋帆船将大米、皮革、锡矿、大象等货品运往中国,而回程则带回茶叶、丝绸、瓷器等较轻的物品。为了不让船体失衡,商人们起初用重量十足、遇水不腐的大理石或沙岩石块压舱。

彼时国王拉玛三世酷爱中国艺术,采购了许多中国石雕,以装饰佛庙,还修建了中国园。一时兴起中国风,石雕人像或灵兽石像逐渐成为贸易帆船压舱石的首选——精美的中国雕像在落地暹罗之际既可作为贡品敬献国王,还能作为商品卖得好价钱。时至今日,湄南河畔的大王宫、玉佛寺、黎明寺等地随处可见中国雕像,或是浓眉大眼的持刀门神、或是惟妙惟肖的神兽,皆由此而来。

也有一些历史学者认为这些雕像可能是1882年拉玛五世时期,因庆祝曼谷成立100周年,一位王室高层从国外定制的。他们说这些石像表面光滑,有着泰国没有的精细雕工,和一直放置寺庙的压舱石雕像材质及雕工不尽相同。关于这批石像的来历,至今未有定论。

如今的中泰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了飞速发展,船只再不用靠压舱石来抵御风浪,每一艘远航赴华的船都满载而归。除了水路,曼谷到昆明、广西的陆路线路也已打通,贸易体量随着基础设施的联通不断扩大。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泰双边贸易额突破131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农产品出口市场。泰国98%以上的木薯、70%的热带水果、1/3的橡胶和1/10的大米出口到中国。运往泰国的商品再不限于丝绸和茶叶,中国的电器、零部件、化工品和金属制品成为去年主打产品。

中泰贸易合作已是泰国经贸稳定发展的“压舱石”。而见证了两国经贸往来百年沧桑的压舱石已完成了历史使命,继续在泰国宫墙下,庙宇中,微笑地注视着旅游大国的人来人往,和这个因交流而熠熠生辉、千姿百态的时代。

相关推荐
山东省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智能制造交流会

山东省-日本智能制造交流恳谈会日前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来自中日汽车、装备、物流等领域的60多家企业及机构的110多名代表参会,围绕贸易投资和项目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

数字赋能跨境协同: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共谋数字合作新机遇——2025年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大会暨工贸供需对接活动 数字国家合作对接专题活动在泰国曼谷举办

8月28日,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共同主办的“2025年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大会暨工贸供需对接活动”在泰国曼谷开幕。期间,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思软件集团作为支持单位,共同组织召开“数字国家合作对接”专题活动。

《“数字丝路”在泰国》报告在曼谷发布

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泰国“一带一路”经济与教育发展研究院、泰中“一带一路”经贸投资总商会及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战略研究中心日前在曼谷联合举办“中泰科技与人文交流合作发展论坛”,并发布《“数字丝路”在泰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