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球连线 | 中哈风电场把“坏天气”变成“好能源”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9-14 15:28:00


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4日电 电力工程师马克萨特望着矗立在戈壁草原之上的“大风车”,常常想起儿时手中转动的小风车。

XxjinmC007013_20220912_CBMFN0A002.jpg

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扎纳塔斯风电场,马克萨特负责电力设备检修工作。他说,家乡常年刮风,是发展风力发电的好地方。

在马克萨特和同事们眼中,那些刮大风的“坏天气”是帮助风电机转换出更多能量的好天气。他们在刮大风时加班加点,全力保障供电稳定,累也开心。

扎纳塔斯风电场由中哈合资建设,是目前中亚地区已建成的最大风电项目,每年可发电约3.5亿千瓦时。风电场的投产不仅有效缓解了哈萨克斯坦南部电力紧缺和南北电力供求失衡局面,也让扎纳塔斯这座从前的矿业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者:张继业 卡利然·奥斯帕诺夫(报道员)

编辑:邱夏 李麟寅 王科文 马骁

新华社国际部、亚欧总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相关推荐
新疆口岸电商助力中国商品跨境“速达”

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重要边境口岸城市,霍尔果斯已吸引4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摆渡人”看中国汽车“西行记”

在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境车辆络绎不绝地从这里驶向中亚和欧洲,一派繁忙景象。距离口岸不远处的连霍高速公路边,随处可见一排排停放得整整齐齐的崭新车辆。这批等待出关的车辆中,有不少将以“自驾出口”方式运送到哈萨克斯坦境内,这些驾驶出口车辆的司机被称为国门“摆渡人”。

记者手记丨中亚出租车司机眼里的中国

在中亚国家,记者工作或出差期间经常需要“打的”,而同出租车司机聊天,为记者观察当地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得以管窥当地人对中国、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