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报告显示:逾九成企业满意中国营商环境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3-01-20 09:39:2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90.22%的外资企业对获取经营场所和纳税评价“较满意”以上,88.26%对市场准入评价“较满意”以上。

据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介绍,中国贸促会自2016年起连续7年开展大规模中国营商环境调查,并发布年度报告。《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访企业对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为4.38分,满分为5分,超九成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及以上水平。社会信用(4.53分)、财税服务(4.52分)和社会法治(4.50分)指标评价较高。

《报告》总结了2022年中国营商环境建设主要成就。一是营商环境创新改革“从点到面”,扩大改革效果,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改善;二是从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维护市场公平与健康发展等方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三是相关规范措施持续出台,跨区跨部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渐降低,市场壁垒逐步打破;四是多措并举帮助外资企业纾难解困,坚定外企扎根中国信心底气;五是加强顶层制度创新引领,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财税扶持力度,不断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根据调查结果,2022年,受访企业在企业设立和退出以及基础设施环境方面获得感最强,评价分别较2021年提高了0.07分和0.05分。从二级细分指标看,在企业设立和退出指标中,土地获取评价提高0.09分,破产手续办理评价和环保手续评价均提高0.06分。在基础设施环境指标中,交通运输指标评价提升最多,达0.12分;其次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环保设施指标,评价均提高0.05分;网络通信指标评价增长0.03分。

针对一些分析认为的“2023年中国外贸仍面临不少挑战”的说法,杨帆表示,2023年,在外需整体萎缩、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等大背景下,中国贸促会将强化贸易投资促进职能,提升产业服务水平,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一是以举办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等经贸活动为重点,为外贸企业搭建更多对外展示和洽谈商机平台。二是以积极开展出国展览试点后续项目审批为重点,加快推动全面恢复常规审批,实施出国(境)展览计划,加大组织企业出国参展力度,重点推动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战略性新兴领域参展办展,着力打造自主海外品牌展。三是以加强RCEP推广实施为重点,全面提升RCEP培训师资队伍水平,继续举办自贸协定推广实施国际合作论坛等活动,加快完善自贸协定数据库、查询平台和咨询平台,多措并举把协定规则变成企业发展红利。四是以更好发挥贸法通平台功能作用为重点,加强对外贸企业合规风险排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咨询服务。五是以完善外贸企业调研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应用型智库建设,加强对企业问题诉求的搜集整理和建言献策。

相关推荐
江西铜业集团旗下企业同步在香港、阿斯塔纳上市

8月28日,记者从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江铜集团作为主要股东的佳鑫国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当日上午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AIX)“一带一路”板同步上市。这是全球首个在这两地同步上市的项目,是港股首家以钨矿开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是中亚地区首只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的股票。

在校园中培养,在项目中历练,在企业中成长——高素质工程师如何锻造

“在工程师培养体系中,学院承担产教融合机制构建者、人才培养枢纽创新者、学位评价改革先行者三种角色。”哈工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负责人宗影影说,未来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制化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