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里约热内卢1月29日电(记者赵焱)“蛇年春节就要到了,我要给我的‘粉丝’们送福利了!”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巴西“粉丝”超过百万的中国博主王伊立在自己最近的视频中推出了春节主题,介绍春节的习俗、一些传统的由来,并与“粉丝”们互动。
中文学校学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中国春节文化体验活动上展示自己制作的春节装饰。(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拍摄这条视频时王伊立正在中国休假,她在视频中讲述为何中国人过年要用红色装点一切,展示中国店铺里卖的各种与春节有关的物品,很显然,在中国已经有了浓浓“年味儿”。
这条视频下,巴西网友们踊跃留言:
“我从你的视频中学习到很多,汉语、中国文化、中国哲学,还有这么多漂亮的装饰。”
“你的视频给巴西带来了一些中国文化,我喜欢看这些视频。”
“老师,我钦佩你分享中国文化的激情,你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千年文化之美、之深。”
“我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我喜欢学习中国文化。我相信我们只有在相互学习中才能让世界更加和谐、和平。我也将你的视频分享给我的其他好朋友们。”
……
王伊立是里约热内卢一所中文学校“你好中国”(Oi China)的老师,也多次担任重大国际会议或者领导人访问时的翻译。学校创办于1997年,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有律师、大学教授、商人、企业白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中巴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校的课程被迫改为线上,既然在家的时间多了,王伊立就开始利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讲述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事件。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社交媒体上的视频非常受欢迎,很快就成了一名“粉丝”量过百万的“网红”博主。
疫情过后,线上课的形式得以保留,学校变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王伊立说:“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效果不错,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忙其他事情,特别是回国工作、学习也不耽误授课。而且有的学生因为工作错过课程时,线上课是可以录下来的,他们就可以随时补课,即使能按时上课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回看视频来复习。”
1月中旬,王伊立从中国休假回到巴西,她用从中国带回来的各种与新春有关的“道具”组织学校的学生写福字、写春联、剪窗花、中国知识有奖竞答,安排了一节特殊的线下课。
中文学校学生们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中国春节文化体验活动上展示自己制作的春节装饰。(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我们组织了这个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虽然他们没有在中国,但在海外也能够感受到中国的节日气氛”,她说。
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看过了王伊立最近的一期视频节目,对中国春节已经有所了解,王伊立在课堂上关于中国和春节的小知识问答根本难不住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得到了中国新春特色的奖品。
英格丽·玛塔(Ingrid Almada de Angelis Mata)是一名律师,她学习中文仅一年,这是她第一次体验春节。英格丽说:“我喜欢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还有节日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
卡罗琳娜·马丁斯(Carlolina Martins)则是一名学习中文4年的“老生”了,她说:“中国文化就是开始时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去学,学得越多,反而感觉有更多想学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总是不断在累积。比如今天我就学到了原来红色除了喜庆、繁荣,还有驱邪的意思,所以中国春节会用很多红色来装点。”
学生们用中文在红色卡片上写下“大吉大利”“心想事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岁岁平安”“年年有余”等吉祥话后,将这些卡片制作成小挂件,挂到教室的墙上,剪纸也剪出了福字、灯笼、元宝等喜庆图样,顷刻,中国的“年味儿”充满了这间远在巴西的教室。
中文学校的学生们在中国春节文化体验活动上展示他们一起制作的剪纸。(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这堂特殊的线下课上,王伊立也不忘随时拍摄素材,准备制作另一期视频节目,在除夕前后发到各平台上,让更多爱好中文、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巴西人参与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