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香萦绕的文艺女青年到泥土尾随的工地“铁娘子”,从最初连国内出差都忐忑,到现在随时拎包就走的从容,从看不懂图纸的职场新人到独当一面的海外项目管理者,马丽琼走过二十余载风雨兼程的奋斗之路,跨越山海。凭借着出色的业绩和卓越的贡献,马丽琼荣获了全国劳模殊荣。
蜕变:敢于与自己较劲
马丽琼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生就是不停地和自己较劲”。
2003年7月,学文科的马丽琼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水电三局,被分配到天天与合同数字、成本数字打交道的经营岗位。
第一次站在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地的仓号前,面对密密麻麻的钢筋和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马丽琼有些茫然。不服输的马丽琼选择了与自己较劲。为了弄清楚每一个数据,马丽琼白天追着老师傅下工地,晚上就窝在宿舍里查资料、翻手册、啃教程,养成了“一个数字过三遍”的习惯。
参加工作20多年间,马丽琼先后经历了公伯峡、苏只、柴家峡、乌金峡等水电站的施工,参与了30余个国内外重点项目的招投标和经营管理工作。2007年,公伯峡水电站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作为建设者,马丽琼倍感荣耀。马丽琼说:“参建公伯峡水电站不仅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人的蜕变,也让我明白,扎根一线,是最好的成长。”
这一年,马丽琼被调到水电三局西北分局总部工作,不久,兰州附近一个项目开始招标,马丽琼毛遂自荐,请缨请战。她所在的单位也相继在甘肃、青海中标了一批项目。这是马丽琼团队辛勤工作的最佳回报。马丽琼也相继荣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坚持:惟奋争方能致远
伴随着中国基建“出海”的步伐,水电三局也逐渐清晰了自己打造国际强局的目标。2019年,马丽琼调到水电三局国际工程公司,负责海外项目前期策划、履约管理、成本控制及尾工项目清理等。
马丽琼意识到,“前期策划如同围棋的布局阶段,看似只占项目周期的10%,却决定了90%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敞口。”2021年以来,水电三局在中西非、东南亚承建了多个项目,在进行成本分析和实施策划时,马丽琼和她的团队对项目进行推演,对照清单标准,提出风险源,明确控制点。实施中,制订管理预案,规避经营风险,多个项目实现了盈利。如今,中西非、亚太市场成为水电三局国际业务的重要板块。
如果说前期策划是“龙头”的话,那么尾工项目管理就是“龙尾”,而尾工项目不能按期关闭,将导致企业的发展负重前行。马丽琼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2021年,在参与菲律宾某项目的合同谈判时,马丽琼和她的团队遭遇了典型的“文化认知差”困境,“语言差别、信息差别和谈判技巧”往往决定了谈判结果。事后,马丽琼和团队建立了“三维预判机制”:组建双会议室,语言相互切换,培养自主谈判的合同人员并提前交底,提前设置“底线条款”确保在谈判中快速反应。这次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隐性博弈”让马丽琼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国际化不是语言转换,而是思维方式的切换。
值得:爱可以跨越山海
“守护万家灯火的人,自己的灯火永远有人守护。”在老挝期间,马丽琼总会在周末收到爱人和儿子发来的“一周纪实”,那是爱的交流和亲情的传递。学校老师发来了让她欣慰的信息:“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错,我们知道这段时间孩子是一个人在家,他说要像妈妈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一样,负责好自己的学习”。
马丽琼告诉记者,在伊拉克示范学校项目,当标有POWER CHINA的车经过收费站时,伊拉克人会竖起大拇指说“Thank You”;在几内亚,当地村民会主动和中国建设者合影拍照。
中国人的基建,多了些点赞,电建人的奉献,少了些浪漫。马丽琼的家庭聚少离多,丈夫希望她花点心思做做家务,收拾美化一下房间。但这,似乎也是一种奢望。(上庆、李国欣、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