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周建文:“质”造核心力,零部件质量成为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5-08-01 12:34:11

102b6f8f81bd4b829a30d6da2229b936.jpeg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零部件事业部总经理周建文在“供应链新质生产力决胜全球汽车竞争下半场”分论坛发言

7月31日,2025中国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江北区举办。在“供应链新质生产力决胜全球汽车竞争下半场”分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零部件事业部总经理周建文指出,伴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深度变革,零部件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关键。

当前,汽车零部件受技术驱动变革。能源、智能、互联技术正推动零部件形态向多元化进化,推动着零部件行业整体的质控升级。产品功能需求升级,从传统“性能达标”转向“功能安全+用户体验”的双重标准。

周建文指出,当前汽车产业“痛点”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供应链三个方面。

一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确定性,一体化压铸技术、高强度钢材料、碳纤维材料等存在明显差异和质控痛点,如一体化压铸缺乏行业统一标准, 碳纤维的缺陷检出率不足80%。二是新产品高精度、高一致性要求带来的挑战,产品标准与规范的缺失、技术层面的挑战、缺乏成熟的验证工具链为行业典型。如智能底盘、域控制器,座舱显示系统均面临同样的痛点。三是供应链长,并且质量及品控管理要求高,追溯性难度大,如行业数据孤岛严重,主机厂、供应商、检测机构数据割裂,行业可信数据/检测报告管理难度大;行业完整物料供应、零部件配套的数据追溯难度大。

为应对挑战,周建文提出构建“汽车零部件品质提升三角支撑模型”。

新材料新工艺的检测攻关。完善材料数据库,创新检验检测方法。聚焦智能驾驶传感、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座舱显示系统等关键领域,提升复杂场景分析能力,探索前沿测试方法,建立质量预测机制与全方位评价体系。

质量及品控管理体系方面,重点思考检测数据/检测报告可信度提升、故障识别效率及准确度提升、全流程数字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系统建设应用。

一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加强主机厂、供应商与第三方机构间可信数据的安全高效传递。建设数字化实验室信息系统,利用标准化实验报告打通壁垒。

二是强化智能化检测手段。推进“智能化检测+AI预测+数字化”的技术组合,提升质量及品控管理体系能效。

三是数字化品控赋能。建立全流程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推动管理决策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检验模式由抽样检验升级为全景感知,实现局部优化到生态协同的转变。

周建文总结认为,汽车零部件质控正经历深刻变革,质量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维度,将向智能化、数字化、协同化、预防化方向发展,最终进化为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能力的生态系统。推动供应链协同质量升级,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与突破。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本次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新未来”为主题,紧扣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新特点、新挑战,通过政企协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讨产业升级的破局之道。(王晓雯)

相关推荐
刘安民:着力推进“三大行动” 构建韧性供应链 推动全链条品质提升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在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供应链新质生产力决胜全球汽车竞争下半场”平行论坛上表示,中国汽研将继续勇担国企使命,着力推进“三大行动”,构建韧性供应链,推动全链条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