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以下简称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研讨班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与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承办。
在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中,来自10个共建国家的17名学员通过专题研讨、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学员分享等多样化的课程设置,系统学习了中国在气候投融资、碳交易机制及绿色技术转化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知行并进:中国经验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能
本次研讨班以“全球治理倡议”为框架,围绕气候投融资理论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度交流。学员们先后参访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深圳拓湃新能源科技等机构,亲身见证中国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的转型历程,纷纷感慨本次研讨班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结合考察研学、现场调研、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协同创新的平台。
图为学员参访北京“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
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力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评级经理班邦·穆利奥·维哈尔索(Bambang Mulyo Wiharso)表示:“中国将‘双碳目标’转化为碳交易、绿色金融标准等机制令人震撼,这种政策执行力值得各国学习。”
广州朗坤环境科技的垃圾处理技术更让学员们了解到中国企业资源再生、生物能源、合成生物制造等技术与实践,在实地参观了该公司的垃圾焚烧和在线监测系统后,学员们赞叹道:“先进的生物转化技术颠覆了传统认知,实现了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成果成为研讨班核心议题。阿曼国家健康事务总局佐法尔市局高级环境健康专家穆罕默德·穆巴拉克·阿卡克(Mohammed Mubarak Akaak)指出:“中国的经验不仅限于清洁能源的讨论,更是构建了涵盖政策、学术、市场、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完整绿色经济体系,这种系统性思维对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方面至关重要。”
投融资破局:中国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新范式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危机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依托科学依据、资金支持、全球智慧与创新实践,“全球南方”需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气候投融资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为破解资金困局提供路径。班邦·穆利奥·维哈尔索强调:“中国绿色债券、碳交易等创新机制,为印尼电力转型投资提供了关键参考。”穆罕默德·穆巴拉克·阿卡克总结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三大借鉴点:政策稳定性吸引私人投资、产业链多元化创造协同效应、基础设施配套保障项目落地。
本次研讨班不仅传授技术与分享经验,更搭建了长效合作机制。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投资贸易合作协调员美雅(Dian Prasomya Ratri)表示,印尼需要约2810亿美元满足其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资金需求,其所在部门正基于中国经验制定战略,将通过绿色分类法、绿色债券、碳定价和碳交易基础设施多种融资方式支持绿色投资。
图为研讨班讲师与学员课堂互动
萨摩亚财政部援助协调管理官古兹托尼·普埃西·汉塞尔(Guztony Pouesi Hansell)表示,太平洋岛国作为全球气候脆弱性最高的地区之一,长期遭受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威胁,他希望南南合作能优先支持像萨摩亚这样气候脆弱的国家。
中国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的转型历程被学员们反复提及。多哥发展计划与合作部环境工程师萨瓦巴·阿莱(Sawaba Ale)说:“20年前,中国还在与污染作斗争;如今,中国正引领全球向低碳发展转型,并慷慨地与我们分享其经验。”研讨班的学员们普遍认为,中国经验证明了气候行动需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科技支撑、公众参与”四维联动。北京“天宁1号”文化科技园的“旧厂区绿色改造”案例,更成为城市低碳更新的经典范本。
合作共赢:绿色丝路绘就全球发展新图景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共同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需要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绿色联盟秘书长陈刚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机制为全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绝佳平台。
印度尼西亚拥有太阳能、风能等丰富的清洁能源,近年来,中企积极参与印尼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绿色转型成为中印尼合作新亮点。美雅透露,去年11月,双方签署了价值约100亿美元的多项商业协议,涉及新能源、锂电池、光伏产品和其他绿色技术等领域,也签署了首份绿色矿产合作谅解备忘录,鼓励印尼发展从采矿到下游加工的绿色矿产产业,这符合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也将为印尼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中国和多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双方都重视环境保护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两国生态环境领域合作。萨瓦巴·阿莱表示,目前,中多双方的合作项目更多地集中在道路基础设施和建筑领域,未来期待与中国在太阳能、电动汽车、锂电池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阿曼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冲,正推动经济从能源依赖型向多元化转型。中阿双方都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置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战略契合使中国成为阿曼实现“2040愿景”的天然伙伴。穆罕默德·穆巴拉克·阿卡克表示,阿曼近年来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期待双方为清洁能源、绿色基建、节能减排等重大项目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绿色投融资支持,助力阿曼绿色转型。
图为研讨班合照
正如穆罕默德·穆巴拉克·阿卡克所言:“中国证明了大国担当。”未来,中国将通过“全球治理倡议”的“五个坚持”核心理念,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与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凝聚绿色发展的共识,汇聚共创未来的合力,共同将气候变化领域务实合作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新亮点。(刘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