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从“不可能”到“典范” 中国电建华东院打造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创新样本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10-28 11:09:00

新华丝路合肥10月28日电(李芸)28日,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华东院”)勘察设计的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由6台22.5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组成。该电站工程成功攻克了极其复杂的地形与地质难题,成为工程技术攻坚与创新的样本。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

三大工程难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破局前行

“江苏省以平原为主,天然缺乏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优越地形,但又有调节电力供需、保障电网安全的迫切需求。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抬高上水库库盆,形成水头差的创新,成功突破了地理限制。”中国电建华东院句容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总工程师雷显阳介绍。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

电站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开关站组成。工程区地质条件复杂,电站上水库在抽水蓄能电站大坝高度、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高度以及库盆填筑工程规模这三项指标上极为突出,其工程难度居行业前列。

电站上水库依托原有山体,采用半挖半填方式筑坝成库,从填筑到蓄水历时近6年,最大坝高182.3米,相当于60层楼高;正常蓄水位库容1712万立方米,相当于1.2个西湖蓄水量;库坝填筑量达3000万立方米,填筑规模是一般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6至10倍。

地下厂房上游边墙发现5处直径5m至12m规模隐伏溶洞,上下游侧岩锚梁四类以上围岩占比分别达80%和60%,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防渗及排水难度、厂房规模均位居国内外抽水蓄能电站前列。下水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采用库底半库盆黏土铺盖防渗型式。工程防渗型式众多,包含了沥青混凝土面板、钢筋混凝土面板、土工膜、黏土铺盖、帷幕灌浆等工程常用防渗型式,工程量之巨、设计及建设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面对重重挑战,中国电建华东院与科研院校及建设单位精诚合作、攻坚克难,克服了电站“水头低且变幅大”“工程区岩溶及地下洞室隐伏溶洞发育”“填筑量大且料源多杂”“库坝变形控制难度大”“沥青混凝土面板与土工膜防渗连接无实例”“土工膜选材”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电站全面投产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被誉为“百科全书”   多项创新探索成行业范本

工程首次采用“库岸沥青混凝土面板+库底土工膜”联合防渗型式、首次在水电工程中应用TPO土工膜(热塑性聚烯烃土工膜)材料、地下厂房采用全封闭帷幕防渗并分层排水……中国电建华东院秉承“负责、高效、最好”的企业精神,突破常规设计思路,研发多项行业首创技术,这项工程也被业内誉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百科全书”。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

由于上水库库坝填筑高,料源复杂,变形控制难度大,常规的防渗型式难于满足工程要求,项目团队经过科学研究和严谨论证,创新采用“库岸沥青混凝土面板+库底土工膜”防渗方案,发明“锚固+粘结”沥青混凝土面板与土工膜连接结构,确保了防渗体系安全可靠。首次在库盆回填区应用TPO土工膜,其屈服伸长率达30%-40%,是常规HDPE土工膜(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3倍,应用成效显著。

为保障地下厂房稳定安全及干燥运行环境,工程创新设置5层防渗排水洞,形成全封闭防渗帷幕,如同为厂房洞室穿上一件“立体雨衣”;为满足低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的灵活运行要求,采用了直径3.4m,重达270吨的超大尺寸进水球阀,这也是目前国内自主设计的最大直径球阀。

“该项目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库坝变形控制、防渗技术体系建立、地下厂房洞室稳定安全保障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雷显阳表示。

“年减碳 34.9 万吨”  贡献绿色发展力量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的全面投产对江苏电网乃至整个华东电网都有着重要意义,其不仅承担起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多重职能,更成为长三角地区又一大型清洁“能源调节器”,以可靠动能守护着区域内的万家灯火。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

据介绍,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发电13.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9万吨,有效增强了电网用电峰谷的调控能力,缓解了江苏地区供电紧缺的矛盾。

“中国电建华东院是中国最早从事水电开发利用的单位之一。”句容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项目经理邱绍平介绍,在抽水蓄能领域,中国电建华东院形成了抽水蓄能枢纽布置、库盆防渗、地下厂房设计、大型抽蓄机组选型、机电设备成套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电站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的成功投产,既是中国电建华东院技术实力与工程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助力国家能源转型、服务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中国电建华东院仍将以专业能力推动行业持续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绿色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