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欧(武汉)班列实载率95%居全国首位 成本大幅降低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10-18 08:46:11

按照武汉市关于做优做强中欧(武汉)班列,打造中部地区连通“一带一路”大动脉的工作要求,市交通运输委聚力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口岸建设,中欧(武汉)班列已发展成为国家中欧班列重要物流品牌,成为“一带一路”贸易通道的重要载体和国际化大武汉的“新名片”。

从2014年4月班列开启常态化运营至2017年上半年,中欧(武汉)班列已发运702列、6.2万余标箱。其中2017年1-9月共发运261列、23950标箱,同比增长53.29%,货值约10.6亿美元,班列实载率达98.55%。中欧(武汉)班列发运总量大幅递增,稳居全国33个中欧班列城市前茅,2016年班列实载率达95%,远超其他城市,高居全国首位。

目前这条国际大通道线路已经拓展到14条,班列线路数量及运送产品在中欧班列城市中优势明显,既有德国、法国等制造强国,也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资源大国。

班列常态化运行以来,共为武汉市50余家外贸企业扩大出口“保驾护航”,既有富士康、冠捷、东风、长飞光缆等大型企业的“定制专列”,又有凡谷、爱帝、美尔雅等中小外贸企业的“公共班列”,也有协卓医疗、东方骏驰等小微企业的“拼箱班列”。

产业带动效应已显现。在冠捷、台湾奇宏陆续将部分订单及生产基地转到湖北后,法国著名体育品牌迪卡侬将3000个大柜/年生产订单下至武汉、荆门等市,特别是俄罗斯回程木材有效解决了本地木材产业资源短缺的难题,同时也吸引了境内外森工企业来汉投资建厂。

物流成本也大幅降低。由2012年试运营时的12000美元/40英尺箱,下降到目前的约8000美元/40英尺箱,下降超30%,是中欧班列城市中接近市场化运营的少数地区之一。

与欧亚地区贸易交流平台扩大。已相继在德国、俄罗斯、法国、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分公司和代表处,并与德国铁路、俄罗斯铁路公司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搭建武汉与欧亚地区贸易交流平台。

借助“汉新欧”通道和“江海直达”航线的有效对接,武汉已初步打造出一条由铁路(从武汉—中亚—俄罗斯—德国汉堡)、经水路(从汉堡港—新加坡—香港—上海—长江内河)的国际集装箱铁、水运输闭合环线。该环线贯穿“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武汉经济战略纵深进一步延伸。

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之后,经国家发改委、铁路总公司、海关部署等七部委发起,武汉成为中欧班列七个协调委员会城市之一,此举标志着武汉进入中欧班列一级枢纽节点城市,其范围辐射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和珠三角。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国际联运通道正式双向贯通

近日,首列从哈萨克斯坦的十月镇始发、满载着55车共110个货柜小麦粉的中亚班列,经阿拉山口岸入境,顺利抵达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香炉山站,并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进行分拨,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正式实现去程与回程的双向贯通,湖北省第二条与中亚及欧洲贸易的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全面打通,进一步提升了武汉在国际物流中的枢纽地位,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物流体系

中欧班列(武汉)首趟零碳绿色班列成功开行

编组55辆、装载着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75063次列车8月13日10时45分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吴家山站开出,作为中欧班列(武汉)开出的首趟零碳绿色班列,其将经阿拉山口出境,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投运

2月11日9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生活用品等商品的列车,从阳逻港货场缓缓驶出,这是阳逻港作为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首次投运,将为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再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