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是甘肃省定西市下辖的一个著名贫困县,生态恶劣、土地贫瘠,饥馑烙印十分深刻。即使在“苦瘠甲于天下”的陇中,“最贫困”也是通渭百姓祖祖辈辈难以撕去的标签。近年来引发重大负面舆论的《崖边报告》等都将矛头直指通渭。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通渭从缺吃少穿到温饱有余,如今脱贫在即,但贫困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差、新型能源“上网”变现难等新老问题交织,加之返贫风险,也制约着全面小康蓝图的稳定实现。
——从“吃不饱”到“有余粮”
连翻几道深沟陡壑后,汽车跃上塬地,一大片覆着地膜的梯田出现在记者眼前。
同行的通渭县副县长徐斌科说,这些年他们立足当地实际推广覆膜技术,固土保墒,粮食产量“九连增”。近5年,通渭曾1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3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在马营镇回岔村一处新修院落,金灿灿的玉米堆了一地。当地上岁数的人都知道,80年代初全县吃饭仍靠救济粮,因此家家户户最宝贝的就是粮食。今年54岁的张雄如却告诉记者,满院的玉米主要是用来喂养家里的几头牛,“种的麦子都有富余,不够还可以买‘商品粮’”,“吃不饱”的日子彻底成为历史。
牛羊如今是通渭农户致富增收的“新宠”。当地为贫困户提供了1万到5万元的贷款扶持发展产业。张雄如用这笔钱买了4头7月龄的母牛,按照市价,生产后一头小牛可卖4000到5000元,脱贫不愁。
马营镇回岔村距离县城40多公里,通往回岔村的道路虽是山路,但已全部硬化。徐斌科说,通渭县所有行政村都已经修通了硬化路。2015年以来,通渭县累计争取财政补助资金39.26亿元,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4亿元,完成“大扶贫”支出28.66亿元,水电路房等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基础性难题逐步解决。
截至去年底,通渭40余万常住人口中,仍有贫困人口8.51万人。从今年开始,当地计划每年稳定脱贫2万人左右,到2019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保生态 补短板 旱塬上的“脱贫革命”
在西部,贫困往往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伴生。通渭十年九旱,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地少且薄,被当地农民称作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
通渭县委书记令续鹏说,近年来通渭县坚持“生态固本”,把兴修梯田作为治理水土流失、防旱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2009年以来,通渭采取整山系整流域规划、人机结合、综合治理、连片开发的方式,大规模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县累计新修梯田169.1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409.7平方公里,昔日“三跑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十二五”期间,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底的7.94%提高到2016年的11.34%,全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在新开辟的“三保田”上,通渭鼓励农户种植覆膜玉米,秸秆作为饲料补给养殖,探索出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现代旱作循环农业发展路径。徐斌科说,这些原本无用的副产品用在了当地大力扶持的养殖业上,反而成了农业小循环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围绕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通渭还建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园、以草畜肥循环发展为主的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了“种、养、加、销”的草畜肥全产业链。
通渭注重增加贫困户自身的造血机能,采取“贫困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加入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52家县内企业结对帮扶92个贫困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37个,带动9105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贫困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联结成利益共同体,与市场紧密对接,增强了产业扶贫效益。
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通渭推进新能源开发带动脱贫。当地与风电开发企业签订扶贫带动协议,风电企业每开发10万千瓦风电向通渭县上缴500万元扶贫基金,已有3家企业缴纳帮扶基金880万元。2015年,通渭建成200户户用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发电43.9万度,发放补助31.8万元,户均1590元。
“锄含云水笔含墨,种罢梯田耕砚田”的独特文化现象在通渭农村随处可见,当地已连续举办了六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围绕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目标,先后引导56家文化企业结对帮扶56个贫困村、480家画廊结对帮扶480户贫困户,直接吸纳就业1200人;建立书画产业实用人才实训基地,先后组织培训贫困群众12期,引导贫困户开办书画装裱、经营实体店26家。
——稳定脱贫存忧 切盼政策兜底助力
找准“病因”配制“药方”,通渭改写历史,脱贫在即。但基础条件等老问题和新能源开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正延缓通渭的脱贫进程,成为返贫风险点。当地干部群众都期盼,“贫甲之地”能有政策兜底,“再推一把”,切实实现稳定脱贫。
一盼国家加大投入,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通渭境内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尽管已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但种粮比较效益低、环境成本高。同时,造林补植工作量大,加之兔鼠灾害严重,成灾面积大,造林成果巩固不易,当地干部建议国家扩大通渭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提高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投入。
二盼土地整治关照人居环境改善。目前通渭全县土地整治只限于农用地整治,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很迫切。令续鹏等人建议,进一步加大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实现土地整治由农用地整治向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方向发展,与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安排一部分村庄整治项目,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连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贫困地区民生状况。
三盼光伏扶贫提升政策保障力度。通渭县农村电网就地消纳能力有限,部分户用分布式和村级电站无法低压并网接入,特别是村级电站建成后同步并网接入难度较大。受访干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加快落实光伏扶贫工程配套电网政策,加大通渭县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项目支持力度,确保全县户用分布式和村级电站光伏电站顺利并网接入。同时,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且缺额较大,直接影响到光伏扶贫的效益和贫困户的收益。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协调落实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四盼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园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支持,尽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书画综合交易中心、文房四宝综合交易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鼓励引导大型文化企业入驻,推动极具特色、生命力强大的通渭书画文化产业走向规模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