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工作人员在隆平巴西种子工厂展示玉米种子(新华社图片)
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田野上,帕拉卡图镇的杜拉埃斯不再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而是每天驾驶私家汽车准时到岗。在隆平巴西公司(以下简称“隆平巴西”),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倒班长,如今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成为本地员工中的中坚力量。
“公司教会我技术,也给了我尊严。”杜拉埃斯说,“这份尊严,得益于隆平巴西。”隆平巴西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在巴设立的子公司,负责推进隆平高科在巴西项目。
2017年以来,农行湖南分行依托境内外协同联动体系,深度参与中信集团在巴西的跨境并购、资金运转和项目经营,助力种业“走出去”“站得稳”,推动中国种子企业成为全球种业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2024年,隆平跨境金融服务入选发展改革委服务“一带一路”典型案例。
一场跨越万里的种业竞购,30天“开路架桥”
隆平高科是一家综合性跨国种业集团,2016年中信集团入股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7年,全球农业科技领域迎来大洗牌,陶氏化学与杜邦的合并重组触发反垄断剥离,中信集团迅速反应,牵头组建联合体以11亿美元收购陶氏在巴西的玉米种子业务。在这场跨境竞购中,农行湖南分行火速响应,为隆平高科定制融资方案。2017年项目组成立后,农行湖南分行首创“内保内贷+境内外协同”模式,争取外汇管理局跨境融资新政策支持,通过国内分行开立涉外保函、香港分行发放2.3亿美元贷款,设定3+3年融资期限,并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为竞购如期完成提供关键资金保障,也成为项目融资中最大一笔资金来源。
农行湖南分行为项目提供的融资,不仅帮助企业打开资金通道,更能把控汇率风险,通过为隆平高科办理锁汇、争取最优购汇点差,累计节约融资成本超5000万元人民币。农业银行的服务堪称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先行示范。
首笔跨境人民币种业贷款,科研与种植“两不误”
在巴西项目运行期间,农行湖南分行将隆平高科列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服务重点对象。面对汇率波动与海外融资利率高企压力,隆平高科与农行湖南分行就优化融资模式展开持续合作。
2023年,双方把握中巴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的契机,创新设计“人民币+美元”双币种境外贷款模式,并在逐日测算融资成本基础上,农行湖南分行为隆平巴西发放10亿元人民币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这成为中国银行业首笔跨境人民币种业贷款,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为境外人民币资产配置探索了新路径。
这笔贷款的意义远超资金本身。巴西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玉米种植面积2200万公顷,产量达1.2亿吨。在玉米高产的背后,优质种子是关键。被中信集团整合入“隆平系”的巴西种子资产,拥有南美最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子资源,正是解决中国“种业卡脖子”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优良品种可显著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契合绿色发展理念。
40亿元银团融资,奏响金融协奏曲
农业银行不仅开创首笔跨境人民币种业贷款模式,还为隆平巴西日常运营注入金融活水。2025年8月,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联合为隆平巴西通过跨境银团发放40亿元人民币贷款,为隆平巴西置换高利率、短期限存量贷款,帮助隆平巴西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支持其在巴业务进一步发展。
从融资方案到流程管控,农业银行总行与湖南分行采取“总对总+属地协同”联动机制,高效推进信贷审批、合同签署等具体事宜。

图为科研人员在隆平巴西分子生物实验室内工作(新华社图片)
农业银行不仅在资金层面鼎力支持,更在实际操作中联动协调。农业银行旗下投行平台农银国际也为隆平高科的收购项目提供财务顾问、方案咨询、项目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推动种业出海进入系统化、机制化发展阶段。
如今,隆平巴西在巴市场占有率已超20%,稳居巴西玉米种子市场前三位,成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标志性项目。一路走来,农业银行是隆平高科、隆平巴西最坚定的金融同行者,不仅给企业提供亟需的资金支持,更是企业的战略伙伴和坚实后盾。通过境内外一体化的协同联动和金融工具创新的不断探索,农业银行用实际行动证明其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方面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可借鉴的典范案例,银企合作谱写了一场跨越山海、跨越国界、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的金融协奏曲。(杨家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