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灰古镇:“小田并大田”改革见实效,千亩稻田迎丰收

来源:埇桥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11-20 17:39:28

11月18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的1750余亩水稻田迎来集中丰收期,六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往复穿梭,轰鸣声与村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

在过去,付湖村的这片土地高低不平,田块零星分布,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成本高,机械化难以推广。如今,通过与兴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付湖村积极推进“小田改大田”,将碎片化的小田块整合成连片大田,使昔日的低产旱地转变为集中连片的高产水田。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也打破了机械化作业的空间限制,为社会化服务落地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提升了种植效率。这一转变契合了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部署——通过科技赋能和改革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目标,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付湖村村民而言,如今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每亩每年1080元的稳定租金收入,还能在家门口的稻田里务工,收入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兴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天宇表示:“我们深耕‘旱改水’与‘小田并大田’改造,推广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稳步保障粮食产能。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既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又助力村集体年增收300万元,实现生态农业与惠民效益的双赢。”

随着装满稻谷的车辆驶向粮仓,付湖村的丰收成果将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如今,“粮满仓、钱袋子鼓”已成为付湖村的真实写照。在埇桥区,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像付湖村一样,在“十五五”规划指引下,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项锦)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夹沟镇:碧根果变身乡村振兴“致富果”

​碧根果产业不仅是“绿色经济”,更是“长效经济”。作为经济林木,其盛果期可达数十年,兼具生态效益与产业价值。

安徽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分会暨小学校长研究会第37届学术年会在宿州埇桥成功举办

11月12日至15日,安徽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分会暨小学校长研究会第37届学术年会在宿州市埇桥区成功举办。

安徽宿州埇桥区:小小“积分卡”激活小区治理“大能量”

截至目前,小区已累计兑换物业费超5000元,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这不仅是简单的积分兑换,更是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